比地球暖化更危急
2010/02/25 14:46
已发布508篇主题
撰文/李建兴 整理/孙蓉萍、黄筱雯
消失中的台湾人 人口危机 你该如何因应?
台湾创下全球最低的出生率,成为全世界少子化最严重的国家,当多数人还认为这只是一场不须着急的慢性病时,人口风暴却早已袭击各个相关产业,影响消费力、国力,甚至你我的未来。少子化的台湾,正面临一场世纪大海啸,你,警觉到了吗?
这是一起真实的案例,场景是北部的一家妇产科诊所。在热闹的大街上,这家五层楼高的医院,却有着说不出的寂凉,老旧的招牌忽明忽暗、字迹斑驳,让人难以辨认诊所的名称。事实上,这家妇产科早已名存实亡,室内的手术灯不点,手术袍丢在一边,很难想像,这位高姓医师开门营业,只是为了保有医师开业证明,更令人讶异的是,高医师早已改行当“验尸员”了。
今年六十岁的高医师,在十几二十年前,是北部颇负盛名的妇产科名医,极盛时期,诊所一个月帮七、八十名产妇接生。但随着国人越生越少,诊所生意一落千丈,一九九五年,高医师偶然发现领有医生执照从业人员,其实有资格担任验尸员,替意外或病死家中的往生者开立死亡证明,以利家属办理后事。因缘际会下,他开始利用闲暇之际兼职当验尸员,没想到随着妇产科门诊人数骤降,高医师越来越有闲从事副业,几年下来,副业变主业,高医师从一位迎接新生儿的妇产科医师,变成看验尸体的验尸员。
警讯1/新生儿骤减,妇产科医师变验尸员
从“迎接新生”到“目送往生”,对高医师来说是何其大的转变,现在无论多晚多远,只要case一到,就得随call随到,忍着尸臭味工作。目前他的诊所一天看不到三个病人,但却曾有一个月开立三百多张死亡证明的纪录,若以每张收费两千五百元计算,月收入竟可高达七、八十万元。虽然许多亲友都对堂堂一位医师沦为验尸员无法接受,但高医师却不以为然地说:“时势所逼,有什么办法?更何况当妇产科医生,全天待命,开一个诊所,得请九位护士,一个月固定开销三、四十万元,像我这样,收入比接生好多了!”
但真正令人忧心的是,少子化引来的“人口风暴”,高医师的故事并非特例,在台湾不同领域,却上演着类似的剧情。
警讯2/少子化冲击校园,教授变成行李员
对于今年三十六岁,曾经是大学讲师的洪老师来说,近半年来,可说是毕生最难熬的寒冬,毕竟到现在已经好几个月了,他仍然无法接受自己已经“失业了!”因此,他选择封闭自己,也谢绝亲友的询问与关心,空洞的眼神掩饰不了无奈的心情:“万万没想到,我居然也会有这么一天!”
回想过去在大学任教期间,因为少子化,学校面临招生不足的问题,而使得教职员成天处于失业的恐惧中,甚至为了巴结学生,他还曾经亲自在开学之际到车站帮新生扛行李……,老师为了保住饭碗,帮学生扛行李,在一般人眼中,真是匪夷所思!这些记忆,让人不堪回首,他不晓得失业对自己而言,到底是一种解脱还是惩罚。几年下来,那股作育英才的热忱全被磨光了,洪老师想起二○○五年时,数百位流浪教师上街头抗议,他还冷眼旁观,认为少子化只对基层的国小老师有影响,万万没想到,这股浪潮来得这么快,曾几何时自己也变成“流浪教授”了!
○六年洪老师回国那年,正逢国内入学新生减少,而各大学却广开系所的尴尬年代。在当时,还发生“十八分录取大学”事件,从这一年起,许多大专院校就展开缩编政策,这让从小一路平顺,第一次求职的他,遭逢了人生一大挫折。他发现,有许多和自己一样顶着“博士新贵”身分的竞争者,奋力地想挤进“大学的窄门”。就拿南部的某管理学院来说,要聘请十一位专任教师,应征者却近百人,最后“雀屏中选”的新科老师,三分之二是喝过洋墨水的名校博士。洪老师拿着文凭一路从北应征到南,最后勉强进入台南一家技术学院任教。
但任教第一年,洪老师就面临几堂课因选课人数不足而开不成的窘境,但为了护住饭碗,他只好效法其他资深老师,和校方打商量,宁可牺牲钟点费,硬著头皮开课,这时他才惊觉,自己离“百万元年薪”似乎越来越远了!且在第二个学期中时,校方就“优退”了十几位学生缺额较多的科系教师,许多安稳任教十多年的中年教授,就这么无预警地失业了,“校园中还曾传出有老师因无法接受事实,失心疯似地在课堂吼叫!”
第二年,重头戏来了,由于教职员遇缺不补,校方开始要求菜鸟老师兼行政职,同时也鼓励教师接国科会或企业专案,以替学校广辟财源。更扯的是,在大学指考时,学校堂而皇之地要求老师们仿效补习班招生,到各高中“入班宣传”,甚至在开学之际,校方高层下了一道命令:“少子化招生更不易,学生个个是宝,要设法留住他们的心才行!”要求老师们领着大二的学生分组到学校附近的台铁、高铁以及统联车站,帮新生拎行李。
洪老师实在不懂,记得自己念大学时,教授不都是高高在上吗?怎么自己狼狈到变成“行李员”?但更惨的在后面,隔年八月,大学联考放榜,洪老师的学校招生严重不足,校方竟然在两周后,宣布裁撤几个系所,要求数十位老师走路,他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好面子的洪老师与高医师一样,不肯承认自己是“失落的族群”,但认识他们的人,每每一听到如此际遇,都深感震撼。按理说,他们学历好、工作努力,应可以工作生活无虞,却因为少子化,来不及应变,生涯拉出警报。这绝非杞人忧天,一场“人口风暴”,正悄悄地逼近。
台湾人口风暴/远比想像中来得快又急
《今周刊》自○三年起就陆续关注少子化、人口老化危机等议题,事隔几年,这场世纪灾难居然比我们想像中的还可怕。拿○八年经建会委托学者拟定的“人口政策白皮书”来说,当时预估○九年的出生人口是二十.二万人,总生育率是一.一一,孰料人口下滑的幅度却超乎预期,去年出生人口不但跌破二十万人大关,总生育率一,远低于全球平均值二.六,更成了世界之末。
事实上,错估情势的不只是经建会,连一般人也多半不晓得事态严重。令人担忧的是,当世界各国力勉狂澜拯救少子化问题时,只有台湾还原地踏步,数字足以证明一切。西方国家几乎在二○○○年以前就已经透过政策鼓励,让总生育率回升,新加坡、日本也都分别在前两、三年前止跌回升,连和台湾一样严重的韩国,跌幅也都已趋缓。
成大医学院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杨静利分析,当下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内的现实环境太差,加上国人的自觉能力太弱,误以为这是日本、欧美国家的问题,“急速下滑的生育率病毒,漠视是基因,流行病加上不良的体质,就容易病入膏肓!”
根据《今周刊》针对一千位民众所做的调查,发现因为没结婚以及碍于经济负担考量,是台湾人不生小孩的最大主因,分别占了七成三及四成一,亦即,很多人到了适婚年龄还没结婚,自然就不会生小孩。还有,近几年来台湾经济情况不佳,也导致许多人怕养不起而不敢生小孩。亚洲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李美玲则以生理、职场、经济三大因素分析国人低生育率的原因。
李美玲分析,在生理因素方面,不婚、晚婚、晚产、少胎并列台湾少子化的四大主因,以目前的职场环境而言,对于育儿妇女来说十分不友善,特别是工作权往往在生养孩子后“人事全非”,而且日益严重。在一九七九年,台湾妇女因生育而离职,只需四十个月就能重返职场,但到了去年,时间却已经拉长到了七十五个月,等于妇女因生产而离职,得超过六年才能再投入职场。
但真正令人担心的是,一般人对“人口风暴”认知不足,甚至根本不认为这是一个危机。研究人口问题多年的台湾人口学会祕书长暨政大社会系主任林佳莹就作了一个巧喻:“人口风暴就像一场来得又急又猛的海啸,人们一开始舒适躺在岸边,听到嗡嗡声响时,以为灾祸还离自己很远,但往往还来不及起身,就已大难临头!”或许你会自我安慰,“少子化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但似乎还好,日子还不是照样过!”但林佳莹说,“很抱歉!这场风暴没有幸免者!”……
来源:
http://mag. chinatimes. com/ mag- cnt. aspx? artid=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