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名医何处有
2006/12/01 10:55
已发布508篇主题
2006/11/29 00:15
不肖生
前不久,日本的电视台播放了一个单元,介绍一位日本女星,为了天生患有过敏症的儿子,找遍了全日本的名医,吃足了苦头,却始终无法根治。最后,抱着姑且一试的心理,找到了一个在日本行医的大陆籍中医师,中医师为她儿子把脉开药,母子俩遵照医师指示,悉心调理,居然出现奇蹟,女星的儿子逐渐康复。
三个月之后,眼看儿子病情好转,感激不尽的日本女星再度找上那位中医师,却被告知中医师已经回北京。原来该名中医师在日本没行医资格,医疗单位怕出事,请他回国了。同一医疗单位别的日本籍大夫照着同样的药方给女星的儿子开了药,只是这次居然不见效果,病情再度恶化。日本女星走投无路之际,只好带着儿子飞到北京,找到了这位中医师,总算将儿子彻底医好。
这类中医师巧施神蹟的事情,相信网上诸君听过不少。尤其在日本,“中医”,一直被视为有着神秘医疗效果的一门学问,日本人崇拜“汉方药”,几乎到了迷信的地步。日本人到大陆,很喜欢在“同仁堂”之类的中药店大批购买中药。
小生对于这种老祖宗的医疗方法,是在信与不信之间。上面所说的中医神蹟,小生宁可信其有。只是小生运气不太好,几次看了中医,没出现过神蹟。比方说,都说中药没副作用,感冒咳嗽时吃中药特别好,可惜的是,小生几次用中药治感冒的经验,都谈不上有啥奇效可言,吃个一个月中药,感冒是好了,但不吃这个药,一个月下来感冒也该不药而愈。结果到底是药到病除,还是自己好的,也搞不清楚了。
中国大陆在“中西医合并”的医疗方法上,下过一番功夫。小生在上海看过病,一般西医习惯称呼的“耳鼻喉科”,在大陆称作“五官科”,真的把眼科也纳进来,成为一个整体医疗体系。医生开药时,中西医药方一起开,这在台湾几乎不可能,也是一个特色。只是,这种“中西医合并”,在很多场合其实是徒具形式。医生往往连把脉都省了,直接开中药方。真如此,又为何强行合并中西医?恐怕大陆政府的国家政策如此,“中西医合并”哪怕走到了瓶颈,也得坚持下去。
台湾的中医发展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医学院招收到的中医学生,往往不是第一志愿就读。小生的实际看病经验也证实了,中医医疗水平确实有待提升。有一次,中医师面对久咳不愈的小生,居然无奈地说:“我是按照中医理论来的,怎么没效呢?”听这位大夫的口气,似乎小生身体没按照中医理论生长,才是问题关键!
在日本人心中,中国的汉方药和中医,一样值得崇拜,至今不墬,只是我们身为中国人,却有难以启口之处。每当日本朋友问小生,到中国何处看中医、何处买汉方药时,小生总无言以对。不论台湾大陆,小生都举不出什么绝对让人放心满意的中医诊所。大陆的“同仁堂”、“雷允上”等中药舖,尽管对外号称“百年历史”,其实早经“无产阶级政权”接收成为国营企业,“人民政府”成了老板。原先老板不在了,企业的精神如何传承百年?“百年”云云,唬唬外人而已。早年这个政府对待民族资产阶级,一概如此,这固然是“历史遗留问题”,无从苛责。只是如今,北京“同仁堂”的生产线,得仰赖日本进口生产机器,药方则始终如一,说这是吃老祖宗的老本,一点不为过,上海的“雷允上”来自西药的营收利润甚至还高过中药。至于中药材掺杂农药问题,更成了中草药的“必要之恶”,“治病”同时又“致病”。凡此总总,都使小生为日本人始终对中药抱持的迷信心理,捏把冷汗。也多亏自己身为中国人,就算什么本领都没有,人家还是相信你一定有个五千年的什么东东,可以惊艳一番。只怕哪天日本人也清醒了,搞清楚中国中医的现况不过“技止此耳”,我们靠祖宗吃饭的好日子也非结束不可。
小生这番对中医的看法固然有些偏激,其实是恨铁不成钢。毕竟身为中国人,中医师行医的奇人奇事又时有所闻,我们宁可相信中医有其存在价值,只是小生认为,中医缺乏科学化的理论根据,至今仍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上;医疗经验又多数得靠口传心授,偶有名医出现,却又及身而绝,医疗奇蹟仅止于听闻,却始终发生不在你我身上,凡此总总,都足以让人对中医失去信心。
最近听说中日韩三国的中医专家,靠著三国中医经典的比对与考证的方法,把一些有争议的穴位,重新厘清。小生听说这则新闻,哭笑兼之。哭者,原来我们仰仗的中医,居然连穴位认知也发生分歧,则误谬下造成的误人,千百年来早已不知凡几;笑者,这类科学整理考证的工作,毕竟开展了第一步。这是东亚各国共有的“文化遗产”,若能在科学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自然是全人类之福。我们希望有一天,大家不必像文章开头所说的日本女星一样,踏破铁鞋访医治病,找那一个两个妙手回春的中医大夫,而是只要是中医,就是品质保证!
来源:
http://www. ettoday. com/ 2006/ 11/ 29/ 142- 2020910.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