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界神秘面纱》新药研发到问世 得花10亿
2008/09/26 15:13
已发布508篇主题
【2006/07/19 联合报】【记者魏忻忻/专题报导】
一个未上市新药临床试验的花费,如果扣除检验等必要费用,到医师手上的有多少?熟悉临床试验业务的药界人士指出:“从零到所有,都有可能!”
举例来说,某外商药厂计画引进新药,将在全台五个医学中心展开临床试验,预计收案一百名,除去检体送验等花费,总费用约一千万元。
这一千万元花在那些地方?新药临床试验设计完成后,必须先聘请主持医师,集合研究助理或研究护士等人员,再招募病患,这其中,每个人都可以列举酬劳,但酬劳却可能直接进入医师口袋。
怎么说呢?药厂可能编列研究助理,单月薪资五万元,为期一年。但医师通常原本就有助理,聘请助理的钱,就可省下了。至于研究护士,医院里本来就有护理人员,不一定要另外聘请。
有些试验会编列受试者酬劳,病人也未必能拿到。许多人认为参与临床试验的人是白老鼠,但若试验药物是抗癌药,极可能是癌症患者最后一线希望,此时争取进入试验都来不及,更别说是要求酬劳。
当然,上述是极端的状况,用力A临床试验经费的医师,毕竟只是少数。
医师能够主导临床试验,得到的不只是金钱利益,还是名利的象征。药界人士打比方,医师能够试用新药,领先同侪,试验结果上会有医师的名字,更是一种学术肯定。
药物临床试验对医师如此重要,而药厂选择主持的医师更是精挑细选。
药界人士指出,一个新药从研发到问世,预估必须要花费十亿元,其中至少六成研发经费用于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决定药品的成败,更是行销、推广的基础,临床试验主持人愈是在医界举足轻重,愈是对药品后续销售有帮助。
一位药厂行销经理说得坦白:“临床试验绝对要找‘大头’来做!如果‘大头’不做,也要找他指定的医师来做!”谁是“大头”?就是该治疗领域最权威的医师,而他也能掌握医院进药的权利,就像日剧“白色巨塔”里的财前教授,或是失势之前的东教授。
还有,台湾的“大头”大多集中于两家医院,台大和台北荣总。药界人士说明,国内新药临床试验大致分为两种,申请卫生署药证和新药进入医院的临床试验,台大和台北荣总正是国内唯二要求新药进入医院之前,必须再做一次临床试验的医院,即使拿到卫生署药证也不例外。
药厂为了省钱省时间,多会争取申请药证的临床试验直接就在台大和台北荣总进行,如此可以“一鱼两吃”。
而药品能够打进台大医院,就等于打进了和台大医院关系良好的其他二级医院;打通台北荣总,几乎所有退辅会的医院也会跟着“埋单”,药界人士形容:“打进台大和台北荣总,就等于打通了任督二脉。”
针对卫生署开放临床试验医院从十七家医学中心扩及一百卅多家区域及地区医院,药界人士评估,临床试验的生态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