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 中西共治 死里逃生
【中时电子报 】
陈俊明(中华民国中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监事长)编按:去年十二月北市中医师公会举办了一场资深中医师临床经验研讨会,其中曾在三年前中风的中华民国中医肝病医学会理事长黄正昌为中医治疗脑中风(新闻、网站)的效果现身说法。
三年前黄正昌曾因脑部基底核出血而导致脑中风,在他昏迷了八天,且高烧不退下,家属做了最坏的打算,但是与黄正昌相熟的中医师说服了主治医师以中医疗法来治疗黄正昌。
在中医会诊后,经由针炙、推拿、放血等中医疗法,昏迷十八天的黄正昌醒来了,之后他没有出现西医担忧的失语、半身不遂等的副作用,经过四个月的调养,黄正昌医师已经可以正常帮病人看诊,现在除走路微跛外,几乎看不出他曾经中风过。其中中华民国中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监事长陈俊明医师即是黄正昌会诊医师中的一位。
脑中风后除了要掌握72小时的治疗黄金期外,如果再加上中医的辅助疗法,在中西共治下,对患者复原更有加分的效果。
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因“阻塞”或“爆裂”而使得脑组织不能得到充分血液滋养,造成脑细胞的坏死,亦称为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或brain attack)。
中风后的中医疗法针对不同的证候有不同治法,以下就五种不同的证型予以介绍。
气虚血瘀证
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手足肿胀,舌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等情形。治法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药方有“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耆、红花、赤芍、当归、川芎、桃仁、地龙、太子参。
若患肢肿胀者,可加茯苓、泽泻等淡渗利湿;语言不利者,加菖蒲、远志祛痰开窍,还可加杜仲、续断、怀牛膝补肝肾,壮筋骨;便秘者,加肉苁蓉、何首乌等润肠通便。
肝阳暴亢证
其症状有半身不遂,舌强语謇或不语,口角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干尿黄,舌红或绛,苔黄,脉弦有力。治疗方法宜平肝潜阳、泻火通络。
药方为“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菊花、夏枯草、生石决明(先煎)、黄芩、山栀子、地龙、川牛膝。
如有头晕头痛可加桑叶;便秘加生大黄;痰多加胆南星、瓜蒌;心烦易怒加丹皮、白芍。
痰热腑实证
主要症状为半身不遂,舌强语謇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口黏痰多,腹胀便秘,头昏目眩,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宜化痰通腑,活血通络。
药方为“星蒌承气汤加减”──全瓜蒌、胆南星、丹参、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天竺黄、鸡血藤、地龙。
若有热象显者,可加黄芩、山栀子;津亏者,加生地、麦冬;不语者,可加郁金、石菖蒲。
风痰阻络证
有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头晕目眩,舌暗淡苔白腻,脉弦滑等症状。宜化痰通络,祛风活血。
药方为“化痰通络汤加减”──法半夏、白术、天麻、胆南星、丹参、香附、茯苓、酒大黄、天竺黄、秦艽、葛根。若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舌苔黄,烦躁者,加黄芩、山栀子;头痛甚加夏枯草、菊花;方中可加鸡血藤、全蠍通络。
阴虚风动证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心烦失眠(新闻、网站),眩晕耳鸣,手足挛急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或细弦数。治法宜育阴熄风。
药方为“大定风珠加减”──生地、玄参、女贞子、白芍、桑寄生、丹参、鸡血藤、生牡蛎。
若舌紫黯者加川牛膝、川芎;内热较重者加地骨皮、胡黄连;不语者加石菖蒲,远志;兼气虚者,加太子参、黄精。
中风者 常用中药方
熄风止痉药:羚羊角、全蠍、僵蚕、地龙、钩藤、天麻。
芳香开窍药:麝香、牛黄、冰片、石菖蒲。
活血化瘀药:川七、桃仁、红花、水蛭、丹参、赤芍、川芎。
重镇安神药:龙骨、牡蛎、珍珠母。
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
泻下药:大黄。
凉血药:犀角、生地、丹皮、生白芍、元参。
补血药:当归、熟地、白芍、何首乌。
补气药:黄耆、人参。
化痰药:半夏、南星。
强筋壮骨药:杜仲、桑寄生。(上肢病甚用桑枝、桂枝;下肢病甚用牛膝、独活)
其他:葛根、银杏叶。
来源:
http://tw. news. yahoo. com/ 060107/ 19/ 2qghb.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