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处方药排行翻转 生物药成新宠
2017/11/10 03:57
已发布508篇主题
2017-07-08 联合报 口述/徐祖安、记者吴佩蓉/采访.整理
徐祖安︰国家卫生研究院生物技术与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全球10大处方药排行榜正悄悄翻转,2006年十大畅销处方药排行榜,小分子药物(化学药)为主,只有2个大分子药(生物药)挤进前10名;但10年后,2016年排行榜大逆转,生物药尤其抗体、蛋白质药火红,勉强留在榜内的化学药只剩寥寥可数的3个。
毒性高难预期 小分子药卡关
生物药和化学药市占率为何出现翻天覆地的改变?无论蛋白质药或单株抗体,都泛称大分子药物,不同于可以画出化学分子结构式的化学合成药(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十年来由冷转热,可以从两个面向探讨。
从研发角度来看,小分子即化学药,毒性较高。小分子药物开发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药物或代谢物进入人体后,出现难以预期的毒理反应,安全卡关,导致开发失败;另外,由于制药技术精进,大分子药,包括激素、荷尔蒙、蛋白质和抗体药,突破生产的技术门槛,推陈出新,逐渐成为主流。
仿生取代对抗 大分子药兴起
生物药广泛于临床应用,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过去医疗采对抗思维,包括抗癌都是除之而后快,但近年来,研究者反思以“回归自然”机制来治疗疾病。这种回归、模仿生物体运作的“仿生学”概念,为面临治疗瓶颈的疾病,注入新思维,生物药(大分子药物)即是模仿人体自然调控机制制成药品,不但能克服传统小分子药物对付部分疾病标靶的瓶颈,疗效及安全性比起小分子药相对稳定。
举最早的生物药─胰岛素为例,胰岛素早在100年前就被发现可以治疗糖尿病,但是要等到基因重组蛋白技术成熟后,才能大量生产以造福更多病患,在此之前只能使用由猪只萃取的胰岛素,人体容易产生排斥反应;而抗体,本来就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系统,近年来也由于抗体生产技术成熟,使这类药物自然地成为新药开发的热门选项。
尤其癌症、自体免疫疾病等免疫调控失灵的疾病,透过生物药启动人体自然的调控机制,例如恩博(etanercept)、英利昔单抗等关节炎生物制剂,可有效对抗人类肿瘤坏死因子,迄今仍是小分子药物打不到的瓶颈;另外相较于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没有太多意外毒性,这是生物药取代化学药成为药品市场新宠的主因。
生产门槛低 小分子药易跌价
如果从行销来看,有固定化学式的小分子药物,例如阿斯匹灵仅由21个原子所组成,常用止痛药乙醯胺酚由20个原子所组成,这类药物容易模拟,原厂药专利期一过,就有同成分的“学名药”(generic drug)问世,药价立马腰斩。
但大分子药物(生物药)分子量极大且结构复杂,如抗体药约由15000个原子组成,复制不易。也因此,有人比喻,如果化学药构造如同脚踏车,生物药的结构就如同喷射机,制程的难度及专业度绝非打造一台脚踏车可比拟。
也因此,复制生物药(一般称为生物相似药Biosimilar)难度更高,就连原厂生产的生物药,不同批次生物药都有些微差异,更何况是不同厂家的生物相似药?如何规范生物相似药,也为各国药品认证及法规单位带来严峻的挑战。
如何分别 看口服还是注射
在这生物药的时代里,你知道你用的是小分子的化学药还是大分子的生物药?是生物药(Biological)还是生物相似药(Biosimilar)?关于化学药和生物药,有一个简单的判别方法,化学药可能有口服、注射甚至贴片等剂型,但是生物药多半是针剂,这是因为无论蛋白质或抗体口服进入胃部,都会被胃酸破坏,因此多数是注射剂。
至于用的究竟是生物药(Biological)或生物相似药(Biosimilar)?基于民众用药有知的权利,可以向医师或药师询问,让用药更安心。
来源:
https://udn. com/ news/ story/ 7266/ 257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