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意也》(不是很推荐)
廖育群著
东大2003/8/1出版
作者本身非临床中医师,书中对中医经典章句存在许多误解,姑举较离谱的三点:
- p118强将《素问‧经脉别论》的“食气入胃,散精于肝”之“食气”强解为“吸入气体”,还引经据典。话说中国古籍,同样的辞句,在此书此朝代,与在彼书彼朝代,意义不见得相同。学过中医基础理论者都知道,中医的“胃”主“受纳水谷”,中医的“气”涵义很广,非特指空气,其义须视上下文而定,“食气入胃”自然是饮食水谷之气,才能“散精于肝”,所以该段经文之后立刻接“饮入于胃”,前释“食”、后释“饮”,两者在体内的循环路径有所差别。
- p119强将《难经‧第八难》“生气之原”强解为“对腹主动脉搏动的感知”,学过中医基础理论者都知道,《难经》所谓的“原气”发于“命门”,由《第36、39难》:“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以及后世许多医家的理解、发挥、应用可知命门、原气的功能与生长、发育、生殖、基础代谢等等所谓“先天”的机能有关,特别是肾上腺,绝非“腹主动脉搏动”。这个要提又一大串,就此打住...
- p222提到“中医几千年来甚至不知道心脏会跳动”、“十二经脉循环圈的起点是在胃”... 这个最扯:第一,经脉≠心血管系统;第二,老祖宗真的蠢到心脏在跳动都不知道?那么宋本《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的“心动悸”又是怎么回事?第三,十二经脉循行,《灵枢‧经脉》明确提到,第一条经脉(肺手太阴)是“起于中焦”,不是在胃,中焦归中焦,胃归胃,两者截然不同。
其它曲解经意者仍有多处,不特一一列举。总之,此书搀入太多非中医师的个人偏见,虽然也有一些不错的资料,但当小说阅读可也,欲将之作为学中医的参考资料则万万不可。中医离不开临床,所学必须一次又一次经过临床的焠炼,非临床中医师写的东西参考可也,不要当真。
── 沈药子曰:“日蒸大地,万物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