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关于
menu
剪报栏 » 推荐书籍&网站 ─ 书报杂志网站,任何种类皆可,不推荐的也可
剪贴人
主题&内容
《买不得》(日本畅销书)
pine 凤梨站长
2008/09/21 13:04
已发布508篇主题
去年在日本,新书上市才3个月,就热卖100万本的《买不得》一书,赤裸裸地指出商品中充斥的健康杀手。看了,你就知道哪些东西买不得!

作者:孙晓萍

《买不得》一书是由不登广告、光靠订户支持的杂志《周刊金耀日》,编辑从1996年陆续刊登的连载作品而成。作者群将与一般人关系密切的生活用品,分为食品、饮料、清洁剂、化妆品、药品和杂货等类,旁征博引研究机构的报告,指名道姓地揭发许多日本许多著名厂商,生产的代表性商品,其成分内容是多么地有害人体,“百害而无一益”。书中刊出约90种商品,并把企业名、商品名、商品照片、内容成分,以及企业的联络电话都一一附在文章旁边,让消费者可以打电话直接向厂商反应意见或询问究竟。

有人说,《买不得》是媒体代表广大的消费者,掷向大企业的一本战书。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本让日本消费者自省的消费指南。全球环保与健康意识抬头,消费者需有意识并且培养习惯,在购买日常用品时,不再只受广告宣传的影响,而是检视产品成分内容,拒绝购买会危害环境与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全。参考日本《买不得》书中所揭示的原则,台湾消费者在购买食品、饮料、清洁用品、化妆品及各项杂货时,可以更加警觉一些现象:

@食品类@公仔方便面王国环境贺尔蒙来袭

台湾《消费者月刊》曾对碗装公仔面的营养成分进行调查,发现维他命A、C是零,其他的维他命含量也非常少,反而盐分是美国参议院营养问题特别委员会建议一天摄取只限3公克的两倍,且化学调味料glutamic acid soda足足有1公克。如果常吃公仔面,会导致维他命不足、矿物质缺乏、盐分摄取过多,以及化学调味料引发的味觉障碍等各种营养失调症。更值得注意的是,碗装公仔面的容器多用聚苯乙烯,加热会变形,为了避免在加热时变形,厂商加入酸化防止剂BHT作为安定剂。BHT是致癌物质之一,会引起肝脏肥大、染色体异常、和降低繁殖机率。日本的科学家曾做过实验,将微量的BHT(比率0.1%)加入饲料中,喂食给老鼠,生下的幼鼠有的无眼症,也有畸形。另一个问题是,大多数公仔面都经过油炸,油里面也放有BHT,所以用热水冲泡时,有害人体的物质,会从公仔面及容器同时溶解出来。

更可怕的是,会有苯乙烯单体溶解出来。如果倒水在苯乙烯(styrene)材质的杯子,会溶出6~9ppb(十亿分之一),日本三重大学医学部实验,把这种水给白老鼠喝,7只中有4只发生癌症。如果加入热水,溶解量更徒增到51ppb。东京大学“自主讲座”的论文指出,人类平均体重一公斤一天0.001mg的苯乙烯单体是危险摄取量,业界也承认一个碗装方便面溶解出0.015mg,是危险量的十四分之一,考虑个人体质不同,数量值得忧虑。东京多摩川的鲤鱼精囊异常地萎缩,原因是受到环境贺尔蒙的影响,其中一种叫做phthaloyl的环荷尔蒙在多摩川下游水质中浓度1.6ppb,但碗装公仔面汤的浓度居然高达1,100ppb,是多摩川污染浓度的688倍。《买不得》作者群认为,“将公仔方便面称之为亡国食品一点也不为过”。他们建议爱面族最好选择添加物较少的面条,比较有益健康。

@不能提神醒脑、壮阳补神的维他命饮料@

曾经有一项问卷调查,问日本太太“如果老公累了,如何让他恢复疲劳?”令人惊讶的是,绝大部份的回答是“给他喝维他命饮料”,而不是“让他好好休息”。然而,在日本贩售的各种强调提神醒脑、壮阳补神的维他命饮料,毫无例外地都添加了咖啡因,部份商品还添加酒精成分,甚至酒精成分高达12%的商品,也出现在“维他命饮料”的商品陈列架上。曾有一位卡车司机深夜开车,为了提神醒脑,喝了三瓶号称有“提神醒脑”效果的维他命饮料,在名神高速公路上失速追撞前车,造成前后五辆车起火燃烧,该司机当场死亡,由于化验结果有酒精反应,警察初步勘验还误以为是酒后驾车肇事。日本大学田村丰幸博士在实验中,让白老鼠喝下维他命饮料,看能在水中游几分钟,测试维他命饮料到底能不能激发“元气”,没想到都不如喝自来水的老鼠游得久。在外国人的眼中,似乎无法理解日本人为什么要喝维他命饮料,“如果要补充营养,直接服用维他命药丸就好了,为什么要把维他命剂泡在水中融化来喝?”更可笑的是,曾有制药公司的员工泄漏机密,所谓维他命饮料的成本价只有3日圆,但却以百倍、甚至数千倍的价钱卖给消费者,看来,喝维他命饮料的日本男士该打打算盘了。

@清洁用品潜在危险成份@

打开电视,一到广告时间,总是有各种清洁用品登场,例如: 洗发精、沐浴精、洗脸乳等皮肤清洁用品, 触人心弦的旁白,婀娜多姿的美女,对你诉说这些商品是多么的滋润肌肤、保护秀发,但这些每天接触我们皮肤的清洁用品,主要成分又有哪些?《买不得》作者提醒消费者,留心是否包含下列成分:

EDTA:是沈淀防止剂、硬水软化剂,会刺激皮肤和黏膜,引起过敏作用,摄取不慎会引起缺乏钙质、

血压降低和肾功能减退等。

安息香酸钠(benzoicacidsodium):人体吸收后,有可能引起胃肠功能减退,有杀菌作用,表示有某种

程度的毒性。

己二烯酸钠(sorbicacidsodium):有报告指出,可能致癌。

paraben:杀菌剂、防止霉菌剂,是引发肝脏障碍的原因物质,会引起接触性皮肤炎,有致癌可能性。

香料:可能引起过敏作用。

杀菌剂、防腐剂、保存剂等合成物质:主要让商品可以长期在店面陈列,不至腐败变质。

界面活性剂(surfaceactiveaggentsorsurfactants):广泛用于洗衣粉、洗碗精。

TAR色素青色一号和黄色四号:有刺激性和致癌可能性。

日本某知名厂牌洗发精含量高达30%,使用的是阴离子系合成界面活性剂叫聚气乙烯月桂醚(polyoxyethylenelaurylether),洗净力强,用来清洁浴缸,但毒性强,可能引起皮肤病和内脏障碍。东京美容科学研究所所长小泽王春指出,用化学物质合成的洗脸用品,会破坏皮肤的角质层和颗粒层,甚至把皮肤底层的蛋白质溶解,如果以为没有刺激性,长期使用,会慢性中毒。合成洗发精伤害头发变脆弱。实验发现,使用肥皂洗发精的人头发平均粗0.1mm,使用合成洗发精的平均粗0.09mm,其中还有人的头发仅粗0.06mm。而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使用合成洗发精的人,头发表皮膜消失,呈现营养不良的状态。其实,洗手、洗澡用价廉物美的肥皂就能去污而且不伤皮肤,最好选择没有添加物质的。

@化妆品伤害肌肤@

一. 乳液、保养霜、化妆水、护手霜

人体皮肤的表面,由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和汗腺排泄的水分混合的皮脂膜保护皮肤。但我们却很习惯性地用各种人工油脂制品(石油提炼的副产品)来“保护肌肤”,认为理所当然。聪明的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应先看看有没有下列成分:

精制羊毛脂醇(lanolinealcohol):是油性原料,是造成接触性皮肤疹和过敏性皮肤炎的原因物质。

羟基甲苯二丁酯及羟基茴香二丁酯(dibutylhydroxytoluene、butylhydroxyanisol):是酸化防止剂,有致癌可能性。

安息香酸钠:是保存、杀菌剂,会刺激皮肤、黏膜、眼睛、鼻子和喉咙。

香料:是过敏源。

paraben:(请参考前述)

合成界面活性剂,会破坏溶解保护皮肤的皮脂膜,让皮肤逐渐干燥,加上其中的油性成分,每天涂抹,会降低皮肤本来分泌皮脂腺的功能,皮肤变成慢性干燥累积性皮肤炎。

所以有皮肤科医生说,涂抹乳液等用品,不是“护肤(skincare)”而是“摧残皮肤(skindamage)”, 如果皮肤干燥,不妨用山茶油或橄榄油,代替添加了诸多化学物质的乳液、化妆水等用品。

二. 口红、护唇膏

护唇膏的主要成份和乳液、保养霜相同,非但没办法滋润嘴唇,可能还会导致逐渐变成干燥的累积性皮肤炎,并且也有致癌或过敏的毛病。而口红只是将油和水混合而成,加入合成界面活性剂,TAR系色素、香料和酸化防止剂等。因为油很容易腐败,所以还加入防腐剂、防霉菌剂等AR系色素,石油TAR为原料合成,大部份都被确认会引发癌症。近来, 受女性欢迎的不掉色口红,强调使用食用色素,其实大多加入了TAR系色素,而且想想看,不掉色,表示一直附着在嘴唇上,要卸妆时还不容易,所以各化妆品厂商都另备有洗净液,主要成分是用化学物质合成的洗净剂。嘴唇是黏膜,吸收物质能力是皮肤的十倍,对刺激物很弱,每天涂护唇膏、口红,不但会失去滋润,干燥,破皮,罹患累积性皮肤炎,如果爱用不掉色口红,再用洗净液,不啻是双重打击。《买不得》作者群认为,爱护嘴唇的仕女,应该选择成分安全的护唇膏和橄榄油,以为替代。

@杂货暗藏化学毒素@

一.湿纸巾

上餐馆,服务生先递上湿纸巾,外出擦手,也少不了它,甚至最近还有抗菌纸巾上市,由于日本“抗菌”风气的盛行,不少人用来擦桌子、门的把手、卡拉OK的麦克风,俨然成为时下流行商品之一。但如果仔细看看主要成分,包括:

丙二醇(propyleneglycol):引起接触性皮肤炎。

氯化十六烷基啶(cetylpyrieiniumchloride):刺激皮肤、黏膜、眼睛。

酒精(ethanol):会刺激皮肤、黏膜,特别是皮肤过敏的小孩。

paraben:对某些人会引起皮肤障碍,过敏性湿疹。

EDTA:会刺激皮肤、黏膜、皮肤发疹等过敏的化学物质。

防腐剂和防霉菌剂:为了防止变质。

合成界面活性剂:(请参考前述)。

所谓的抗菌湿纸巾还加入抑制菌和细菌繁殖的银、铜和亚铅等金属、药剂。事实上,抗菌湿纸巾的“抗菌效果”究竟有多少呢?日本“国民坐活中心”曾进行一项调查,选择号称“抗菌的”切菜板、丢厨余的塑胶小桶、洗脸台、牙刷、洗碗海绵等5项用品,涂上大肠菌,有3成以上的产品几乎完全没有抗菌效果,而且即使刚开始有抗菌效果,经过两个月之后抗菌效果完全消失。一般人用了湿纸巾后不会再洗手,所以成分会残留在手上,有些人还用来擦婴儿的小屁股,后果令人担忧。站在环保的观点来说,用了一次就丢,浪费森林资源,不妨回归自然。所以,《买不得》作者群建议大众,用湿毛巾来擦手、擦脸,既环保又健康。

二. 电动刮胡刀

电动刮胡刀每年在日本卖800万只,可见得受日本男士之欢迎。在电磁性生体学部门,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部教授贝克在《CrossCurrent──电磁波“重复辐射”的恐怖》一书中,指出我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家电制品,发出的电磁波安全值是1mG。14吋大的电视,距离1公尺所发出的电磁波刚好是1mG。使用交流式马达的、接插座的电动刮胡刀,在距离3公分的位置,电池波高达15,000mG,是贝克博士安全值的15000倍,电池式刮胡刀依照产品不同,电磁波或有强弱,但都会发出电磁波。众所周知,电磁波会加速癌细胞的增值能力,变化为恶性肿瘤。贝克博士担忧的是,如果脸上有痣的人,使用电动刮胡刀,强力电磁波,可能会引发病变,得皮肤癌。虽然每天使用时间短,但辐射量会日积月累,例如癌症、白血病、脑瘤等电磁波可能导致疾病,都要等到10年以后才会出现。要避免每天一点一点所接收的辐射,最好尽快改用一般的刮胡刀,在脸上抹上肥皂,安心地慢慢享受刮胡子的乐趣。

《买不得》再三强调,不是希望读者看完之后,不知何去何从,而是希望大家一起思考“今后要如何改善”,把意见和愤怒反映给企业和政府有关单位,也许因此能汇聚成一股催生环保、健康产品的力量。
Re: 《买不得》(日本畅销书)
pine 凤梨站长
2008/09/21 13:42
已发布508篇主题
《买不得》原文:http://lz. book. sohu. com/ serialize- id- 2217. html
这些商品能不能买?--震撼日本的消费者革命
pine 凤梨站长
2008/09/21 13:43
已发布508篇主题
“买ってはぃけなぃ”は买ってはぃけなぃ

面对媒体和厂商各执一词;电视仍播著类似的商品广告;在超市看到这些商品开始大打折扣……消费者,到底你是要买?还是不买?越洋采访夏目书房报导事件完整始末版

编者按:事件的导火线事件是日本一家专门提倡市民运动,不算主流的新闻媒体──周刊金曜日,将过去三年来由该社记者船濑俊介等人执笔的连载专栏“不能买”,在一九九九年初结集出版一本名为《不能买》的书,内容披露包括食品、化粧品、饮料、药品、杂货等八十九种不能买的商品,书中引用大量的数据,直指这些产品对人体有害的成分物质,不但指名道姓,并附有照片。此书发行以来不仅引发轩然大波更造成日本社会风暴,其中被点名到的厂商更是群起抗议。因而在同年十月,由一些赫赫有名的业者透过文艺春秋出版一本反击的书,便有了《所谓‘不能买’都是谎言》第二本书产生。第三本书也就是本书《不要买《不能买》》基本上是一本比较持平的书,不像第一本耸动。编辑们尽可能自己取材、实验,将第一本书中所提到的商品做成分分析,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检讨内容,加强第一本不足的理论和科学的部分;并花了许多力气整理双方的论点,并且纪录下来。书中建立五颗星的给分制度,给予每样商品的可购买程度一个中肯评鉴。介绍说明的篇幅较详尽,但是因为在第一本出版后,有些商品已经被迫停止生产﹝或换了包装﹞,所以没有照片。但是引发的风暴仍延烧至今。

来源:http:/ / www. books. com. tw/ exep……ooksfile. php? item=0010098665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