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浏览器未开启Javascript!本网站利用它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若未开启它,除了导致部分网页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浏览效能也会较差!
home search 关于
menu
剪报栏 » 危险药补 ─ 人体的营养素以适中为要,乱补太过必成身体的负担
剪贴人
主题&内容
美国的假保健食品在中国热销
pine 凤梨站长
2010/06/14 08:35
已发布508篇主题
方舟子

古人说饱暖思淫欲,其实还得加上一条,饱暖思保健。所以古代帝王,在填满三宫六院之后,往往还要求仙炼丹。一般人,淫欲大抵只能想想,保健在手里有点余钱之后却觉得可以试一试。平常的饮食无法保证我们不得疾病,更无法推迟我们的衰老,总令人觉得该再吃点什么才心满意足。小孩希望更聪明,老人想要长寿,男人害怕性欲衰弱,女人热衷美容减肥,人人又都担心突然患上癌症、心血管疾病……吃药是最省事的办法,但现代科学对此还没能发挥什么作用,于是伪科学乘虚而入,各种各样声称能够解除这些烦恼的保健食品蜂拥而来。祖传秘方已经老套,现在时行的是舶来的高科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且往往其实是已在美国过气了才被引进到中国来,比如新近在国内冒出的保健明星“脑白金”和“核酸营养品”,就属此类。“脑白金”在美国已过时了五年,现在在美国只是被当做催眠药在卖;而“核酸营养品”更绝,早在二十年前就在美国被认定是骗局,基本上从美国市场消失了。

“脑白金”,多么响亮的有诱惑力的名字,也不知是谁的“创意”,其实它的学名,音译为美乐通宁(melatonin),意译为褪黑素,也叫做松果体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调节人体睡眠周期的激素。它在体内的分泌量与光线有关,比如在黑夜中,分泌量就会增加,激发睡意。一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美乐通宁的分泌量逐渐降低,有专家据此解释为什么老年人的睡眠状态不如年轻人(但最近又有论文认为美乐通宁的分泌量并未随年龄增长而降低)。1993年美乐通宁制剂才开始在美国市场上销售。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导说,服用美乐通宁能够催眠,在美国引起了轰动。第二年,《新闻周刊》对美乐通宁做了专题报导,再加上有两本畅销书大力鼓吹美乐通宁的神奇作用,促使了美乐通宁在美国热销。美乐通宁不仅仅被说成是一种天然无害的安眠药,而且根据非常初步的动物实验结果和理论猜测,被吹成是一种“美妙的激素”,能够提高免疫能力,治疗癌症,预防心脏病,增强性能力,抵抗衰老,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等等。经美国医学界人士通过多种渠道的反复澄清、警告,这股美乐通宁热很快在美国平息了下去。目前美乐通宁做为食用添加剂,在美国的超级市场、健康食品店、药店还可以买到,也相当便宜,价格与一般的维生素制剂相当,一个月的用量不到十美元。在瓶子上说明的功效只有“有助于睡眠”一条,下面用小字注明“未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署(FDA)证实”。美国医学界一般认为,美乐通宁对于治疗因时差导致的失眠是很有效的,但是否能做为安眠药治疗其他失眠症,则有不同的结论。有的临床试验表明,服用美乐通宁结合一般疗法,有助于治疗某些癌症,但这还只是极其初步的结果。在服用美乐通宁时,有三点不能不引起警惕。第一,我们不知道最佳用量。有的研究表明每天服用0.5毫克就可催眠,有的用量则高达十倍才有效果。第二,我们不知道它是否有副作用。短期的服用看来相当安全,没发现值得警惕的副作用,但是对美乐通宁的研究才只有几年时间,没人知道长期服用有何不良影响。美乐通宁是一种激素,而滥用激素的后果,有时是要过了好几年、十几年才能表现出来的。第三,由于美乐通宁不是做为药品,而是做为保健品出售的,因此对其质量缺少严格的控制。

如果说美乐通宁还有某种疗效,对它的副作用和其他功效我们还说不清道不明,因此对把它当做营养品无法断然否定,只能抱着存疑、警告的态度,那么,对所谓“核酸营养品”,我们却可以全盘否定。早在六十年代末,有一位叫本杰明·弗兰克的纽约医生(已故)出了一本叫《核酸疗法》的畅销书,鼓吹服食核酸制剂能够抗衰老,延年益寿,美国许多健康食品公司都乘机推销核酸制剂牟利。在1981年,美国邮政部多次控告这些健康食品公司邮寄推销核酸制剂的不实广告欺骗消费者,获得胜诉,核酸营养被认定是骗局。这股核酸营养热在美国也就过去了,核酸制剂在美国市场基本消失了(我查了本地几家健康食品店,都未见有售),连弗兰克的著作在美国也绝版。可以说,“核酸营养”在美国已成为历史陈迹,只在某些江湖医生撰写的“另类医学”指南中还能找到点痕迹(比如从未获得医学学位的艾尔·敏德尔(Earl Mindell)写过一系列关于营养品的畅销书。他的博士学位是从一所不被承认的野鸡学校拿的,在美国被称为江湖医生,在中国却被当成“国际尖顶营养保健专家”,其著作被翻译成中文,据说正热销中。)。

但是近来弗兰克在中国却突然风光起来,被称作“著名科学家”,有的文章甚至给他捏造出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头衔。有的核酸营养广告打出了3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头像,而事实上他们的工作虽然是研究核酸的,却跟核酸营养毫无关系,他们也从来没有说过人应该补充核酸。任何学过点生物化学常识的人都会觉得核酸营养的说法荒谬绝伦。众所周知,核酸是遗传物质,如果外源的核酸居然能补充进人体核酸,人的遗传系统就会混乱,人就会生病,就像被病毒感染了一样(病毒就是把外源核酸注入了人体细胞中)。幸好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因为食物中的核酸在消化道中都被分解成核甘酸、核甘,才被人体吸收。人体细胞在合成核酸时,也可以不靠食物中的核甘酸,而是利用体内核酸的分解产物(补救合成),或者利用其他营养物从头合成核甘酸。因此核酸、核甘酸从来不被认为是必需营养物,只有个别的专家猜测外源核甘酸对免疫系统有一定作用,主张把核甘酸视为“半必需营养物”,认为应在喂养婴儿和特殊病人的配方奶粉中加入适量的核甘酸。但是没有合格的专家主张一般的人应补充核酸。国内有宣传文章声称每天应补充核酸1-1.5克,并说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这是捏造的谣言。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物有二十余种,包括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微量元素四大类,并无核酸。在医学上,并不存在核酸缺乏症。事实上,联合国文件一再警告过服食核酸过量的危险。外源的核酸绝大部分在体内都不被利用,而是降解成小分子。其中的一种降解终产物是尿酸,如果血液中尿酸过多,将导致关节发炎而得痛风;如果尿液中尿酸过多,会产生结石。因此,如果核酸服食过多,易感个体将有患痛风或肾结石的危险。

退一步说,假如核酸营养的鼓吹者说得对,人应该每天摄入1-1.5克核酸,也绝对不需要去买核酸营养品。核酸存在于几乎一切食物中,以豆类、鱼、虾、鸡肉等最多,用买核酸营养品的钱去买这类食物,在服食了真正的营养物的同时,也肯定能“补充”同等量的核酸(例如,一斤鸡肉、鲜鱼或虾仁的核酸含量就约等于1克),还不必担心核酸过量。因此,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署的文件称“口服的核酸既无效也无影响”、“核酸缺乏症并不存在”。

在“脑白金”、“核酸营养”热过去之后,肯定还会有新的营养品冒出来。而且,在被揭发之前,其鼓吹者早已赚足了钱。消费者如何自己识别这类炒作、骗局呢?在这里,我归纳出假营养品的几条特征:

它们往往声称对一般人关心的大部分或所有健康问题有良效,比如增进智力、抗衰老、增强性能力、美容、减肥、抗癌、预防心脏病。而且,它们往往把药理归结为“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这种模糊的说法。

它们往往声称老少咸宜,毫无副作用,诱使许多人抱着“反正吃不死人”的心理去试一试。“吃不死人”只是说明它无毒,而无毒并不等于无副作用。

它们往往自吹是最新科学成果,或是祖传秘方被最新科学研究证实。

它们往往拉出“著名科学家”唬人,其试验或理论依据,往往是来自于一位科学家或医生的发明。比如“核酸营养”的宣传文章的依据几乎全部来自美国医生弗兰克。但是科学研究的特征是可重复性,某个人的实验结果是不足为凭的,因为可能造假或出差错,只有经过不同实验室的独立、反复的验证,才能成立。

它们往往声称服用过的人都说有良效,并会列出一些人,特别是名人,的证言。但是在科学研究中,证言从来不被当做证据。一个人吃了某种东西而觉得有效果,不一定就真是这种东西在起作用,可能是别的东西,也可能是心理作用。只有严格控制、反复测试、双盲、有对照组的试验结果才是可靠的。

底线是:我们真的需要保健品吗?如果饮食结构合理、平衡,没有服食任何保健品的必要。如果饮食不平衡,也只需添加那些必需营养物(维生素、微量元素)。长期饮用传统的饮料,比如茶、葡萄酒,可能对身体有益。但是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表明,服食保健品对健康能有奇妙的效果。要而言之,灵丹妙药是没有的,永葆青春、长生不老的幻想,在目前也还仅仅是幻想。

2001.1.13.

来源:http://www. oursci. org/ archive/ special/ 2001/ 009. htm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