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喘药“欣流”会影响行为情绪!美国FDA:已提升为黑盒警示
2021/01/15 03:15
已发布508篇主题
季节交替是气喘的好发期,根据国健署 106 年的国民健康访问调查,12 岁以下儿童患有气喘的盛行率为 5.6%,身上也都会有医师开立的保养型用药,“欣流”就是其中一种。
预防气喘发作
气喘(Asthma)是一种呼吸道慢性发炎疾病,发作时会出现喘鸣、呼吸困难、胸闷感和长期咳嗽的症状,依照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间歇性、轻微持续性、中度持续性及重度持续性等四期,不管是那一期,都有可能会急性发作。
根据不同的严重度,治疗气喘的药物又分为急性缓解药物和保养控制药物等 2 大类。通常除了第一期的轻度间歇性气喘患者外, 处于后三期持续性气喘病患都需每日使用保养控制药物以改善慢性气喘症状,常见的保养控制药物有含 Montelukast(欣流)及吸入性类固醇。
美国FDA提出警告:服用欣流影响患者行为情绪
美国小儿科医师 Peddy 就在粉丝专页上,分享美国 FDA 于 3 月 4 日对 Montelukast (欣流)发出黑盒警示(Black Boxed Warning),请各位医师及患者,注意服用此药物后会出现的行为情绪问题,如忧郁、睡眠障碍、自杀意念以及自杀行为。
由于 FDA 不断收到使用欣流引起的精神健康副作用报告,有些发生在用药治疗期间,不过停药后会消失。但也有其他报告显示,在停止欣流治疗后,也有出现精神健康不良的情形。
于是针对 6 岁以上的气喘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吸入皮质类固醇相比,欣流确实有增加患者行为情绪的风险。
虽然还没有足够证据显示欣流是造成情绪障碍、自杀的因果关系,但考量有潜在的严重性,所以 FDA 表示,“不建议欣流作为第一线药物开立给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可以选择其他的用药,像是抗组织胺、类固醇鼻喷剂或是减敏针等。
Peddy 医师也于贴文中表示,如果你是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除非在使用其他过敏性鼻炎药物都没效的话,或是对于其他过敏性药物有严重过敏反应,否则应该避免服用欣流。
若有服用欣流后,有出现行为与情绪改变的问题,请务必立即停药并与医师讨论后续治疗。
来源:
https://news. sina. com. tw/ article/ 20200310/ 34479332. html
Warning: fopen(C:/web/pine/htdocs//apng/push/C1.c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C:\web\htdocs\apng\C1.inc on line
5
Warning: flock()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C:\web\htdocs\apng\C1.inc on line
6
Warning: flock()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C:\web\htdocs\apng\C1.inc on line
8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C:\web\htdocs\apng\C1.inc on line
9
Warning: fopen(C:/web/pine/htdocs//apng/push/n1.c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C:\web\htdocs\apng\n1.inc on line
5
Warning: flock()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C:\web\htdocs\apng\n1.inc on line
6
AD
Warning: flock()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C:\web\htdocs\apng\n1.inc on line
8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C:\web\htdocs\apng\n1.inc on line
9
美国FDA警告:气喘药“欣流”抗过敏药有精神副作用,孩子还能吃吗?
2021/01/15 03:19
已发布508篇主题
2020年03月11日 执行编辑:Hovis
提到欣流(Montelukast),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个名字似曾相似。的确!这种儿科用药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有家长觉得欣流(Montelukast)可以用来“预防过敏”“治疗咳嗽”,是家里常备用药。
然而,前不久美国FDA对欣流(Montelukast)发布用药警告,强调医护人员应意识到欣流(Montelukast)可带来严重神经/精神事件风险,包括抑郁倾向。
消息发布后,在妈妈群组里引起轩然大波,不少妈妈群都在传“欣流副作用强”的消息,一时间大家都很恐慌。
那么这个“用药警告”到底是什么意思?孩子究竟还能不能吃?我们今天就请到药师,给大家解答一下。
欣流(Montelukast)是什么药?
欣流(Montelukast)是一种抗过敏药,市面上常用的抗过敏药,主要是通过抗组胺原理起作用,而欣流则是另外一种起效途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同样非常有效。
在国内的说明书上,有一岁以上儿童使用的剂量;美国也批准这个药物可用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
它通常用作气喘的预防和长期治疗。包括预防白天和夜间的气喘症状,治疗对阿司匹林敏感的气喘患者以及预防运动诱发的支气管收缩,同时也可用于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而且,欣流(Montelukast)在很多指南中都有推荐。在其他国家比如美国,它的使用也是非常广泛的。此次的黑框用药警告引起轩然大波,其实是意料之中。
FDA 的警告是什么意思?真有那么严重的副作用?
本次 FDA 发布的警告内容并不复杂。
主要是说:随着这个药物在市场上广泛的应用,收集到不良反应的数据也越来越完善。在过去大概20年间,这类药物引起严重精神不良反应的数据持续增加。
其实这已经不是欣流第一次发布“副作用警告”的内容,此前多个国家相关机构,都对欣流神经/精神事件提出过用药警告:
2018 年7 月12 日,澳大利亚TGA 基于欣流与精神疾病风险(如激动,睡眠障碍和抑郁)之间存在已知的关联,甚至在极少数情况下出现包括想自我结束性的思维和行为,对欣流采取新的风险管理措施,建议明确风险、提示风险并主动提供咨询。
2019 年9 月20 日,英国MHRA 警告:欣流有导致精神异常反应的风险,开具处方者应警惕服用欣流患者发生的精神异常,如果发生该种不良反应应仔细考虑是否要继续服用的收益和风险。
2019 年9 月27 日,FDA 事务委员会召开联合会议,讨论对服用欣流治疗气喘和过敏的儿童发生神经病学的安全事件进行审查。
而这次FDA再次发布用药警告,主要是提醒医护人员,需要对此类不良反应足够重视。至于家长非常关心的副作用,在欣流的药品说明书中是有相关记载的:其实任何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
在一个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事件之前,谁也不会预料的到,毕竟需要多年的临床使用、反馈,以及资料的收集,才能汇总出更为客观的结论。
关于欣流引起神经/ 精神不良反应的研究,历年来也有很多:
尽管之前的证据都比较倾向于这个药是安全的,但权威指南UpToDate还是保守的建议:“如果患者预先存在活动性的焦虑、抑郁或提示精神障碍的症状,不建议使用孟鲁司特。
而且初次开具此药时,建议告知所有患者这一潜在的副作用,并建议他们在察觉到不良心境作用时停药。”
还可以给孩子吃欣流(Montelukast)吗?
这次只是发布用药警告,并没有严重到需要立即撤市。所以,在一些极特殊情况下,还是可以考虑选择使用的。
比如:经其他抗过敏药治疗无效的、或不能忍受其他抗过敏药物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但是基于此次用药警告,可选择的情况也需要额外谨慎。
对于气喘和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其实有糖皮质激素,很多家长就是因为对“激素”有所恐惧,才会选择孟鲁司特。
事实上,没有一种药物是百分之百安全的,一线药物虽然是糖皮质激素,但也是临床使用的最久最安全的方案,值得更多的信任。而且糖皮质激素用于气喘和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都是很低剂量的使用,安全系数很高。
因此,这次用药警告其实也是给家长们提个醒,毕竟这个药物在我国应用广泛。它虽然属于处方药,但在大部分药店都可以买得到,所有很多家长也会自己买来给孩子吃,难免存在一些药物滥用的情况。
气喘,过敏性鼻炎,副作用,抗过敏,用药安全
孩子曾经服用或正在服用,需要注意什么?
作为一个孩子曾经或者正在使用这个药物的家长而言,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关注一下孩子目前的状况,并且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们的孩子吃了多久?
2.是否出现了相关的不良反应?
3.用药后之后症状控制的如何?
如果只是以前偶尔吃过,并且孩子并没有体现出什么异常,那么就不需要过于担心。
如果吃了一阵子了,而且现在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常,治疗效果也不错,那也不需要过于担心,但是要和医生沟通是否有其他药物可以替代,毕竟这个用药警告不能让人忽视。
如果真的没有任何其他有效的用药方式了,可以继续使用,但是要密切观察,一旦发生相关症状,要及时停药。
如果吃了之后发现孩子有明显的异常,而且发生了不能解释的神经/精神异常现象,或者行为古怪,做噩梦等等,那就需要主动和医生沟通,考虑及时停药并且更换治疗方案了。
大多数的不良反应会在停药之后自行消失,家长也不用过于紧张。但是如果服用后,本来效果就不怎么明显,那就更没有理由继续用下去了,也要考虑和医生沟通换药。
最后想要提醒大家,用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衡量利弊的过程。我们要理性的面对这次事件,不要因此而恐慌。作为家长,能做的就是不要轻易给孩子擅自用药,也不要轻易给孩子擅自停药。
来源:
https://today. line. me/ tw/ v2/ article/ aooM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