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中西结合疗法∕林灿城西医师
2009/05/06 21:40
已发布508篇主题
发布日期 : 2008-05-24 14:20:09
我从高雄医学院医学系毕业,三十多年来所学、所用的是科班的西医教育。医学系的学生是联考的佼佼者,学的又是最热门的主流西医学,所以相当的自负,以为西医的处理都是正确的。但二、三十年的临床经验却隐约感觉西医治病有时也不太合理,但是又没其它解决之道。十几年前,我开始潜心学习中医,也顺利取得中医师执照,我将中医的观念溶入西医的治疗,发觉到原来西医不合理与缺损的这一块,居然很轻易的就可以用中医、中药弥补过来。
中医有一条治则:“扶正袪邪”,意思是说生病了是外邪入侵,所以要先“袪邪”。而生病也是身体的抵抗力相对的弱,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要“扶正”。中医在“袪邪”这一方面是比不上西医的,所以西医的盘尼西林抗生素一问世,就把中医的狗皮药膏、清热解毒药打得稀哩哗啦,连自信心也荡然无存。
但是“扶正”这一方面西医就远不如中医了。西医基本上并没有“增强免疫力”的药。西医所谓“症状疗法”是非常不合理的,人体生病时为了自我防护、自我修复,就会做出咳嗽、流鼻水、打喷嚏、发烧、疼痛等反应,这些反应并不是病,而是身体防卫与修复必要的动作。当然这些反应会造成身体的不舒适,解决之道应该是“协助身体去完成这些必要的反应”,而不是来消灭这些反应,
当西药很有效率的消灭掉这些反应时,人体的防御机能也跟着瓦解。“立即见效”却是伤害身体。
烧退、鼻涕不见、鼻子不塞、气管扩张了,虽然呼吸通畅,但付出的代价却是病毒直达肺泡,身体抵抗力更弱,于是“过敏性鼻炎”、“气喘”接踵而至。基本上这种疗法是“掩耳盗铃”“引狼入室”,是在“制病”而非“治病”。
相对于西医消灭感冒的症状疗法,中医反而科学多了。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或“风湿”。依“寒者温之,热者凉之,湿者燥之”的理论,“风寒”是被寒邪所侵,就用“辛温解表药”来协助;“风热”是被暑邪所侵,就用“辛凉解表药”来帮忙。中医的基本治则是“调整阴阳”,也就是协助身体完成反应的顺势疗法,由这点来看,中医是比较科学的。
我在台东老家行医多年,将这套中西医结合的原则用在西医屡治不好的“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与“气喘”,收效良好。有位79岁的何老先生,气喘病在大医院吃了二十多年的类固醇,经这样的处置三个月,不但不再使用类固醇,期间还两度去大陆探亲而不发作。
中西医结合的原理治“过敏性鼻炎”、“气喘”并不困难,先用西医耳鼻喉科的局部治疗(一定要澈底,不能敷衍)将鼻腔里的外邪袪除,再用中药洗剂(如鱼腥草、鹅不食草、辛夷花等)清洗鼻腔,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若非急症,绝对不要吃西药,要以复方中药来“扶正”,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药在扶正、调整体质方剂有“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小青龙汤”、“龙胆泻肝汤”等,重要的是需辨证论治。
大部份的西医不懂中医,又不屑去学习中医,用来用去都是相同的抗组织氨、气管扩张剂甚至类固醇,身体最终只会越来越坏。
在美国的医师虽然不懂中医,但是他们坚守西医理论,民众也知道吃药消除症状不对,所以医生不开药,民众也不吃药。但是在台湾,西医却将西药快速消除症状的特点当成诊所生意兴旺的武器,药开得越重、症状消除得越快,诊所的生意越好。医病知识的不对等,这是医疗欺骗。我在台东乡下努力散播不吃西药的观念,已略有成效。台北市人文荟萃,知识较高,接受度会更好,由台北开始推动,台北人动起来,南部乡下人也会跟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行,草。草上之风,必偃”。所以我毅然放下台东的诊所,移民到台北来。
相信台湾有这种认知的不会只有我一人。“德不孤,必有邻”,我抛出这块砖,必定会有人响应。
来源:
http:/ / lintc. 2pc. com. tw/ WebM……dule=news& func=_detail& 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