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关于
menu
剪报栏 » 医事医政 ─ 医疗制度、医药及医界等相关报导
剪贴人
主题&内容
药安全!购买中药材注意外包装标示
pine 凤梨站长
2009/12/28 02:45
已发布508篇主题
【中时健康 杨格非/台北报导】2009.09.23

许多民众购买中药时,总觉得怪怪的,因为从外包上,实在无法看出成分及制造日期等资料。为了落实中药材管理机制,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公布“中药材包装标示辅导查核成果”,借此让民众拥有一个安全的中药用药环境。

为保障民众“知”的权利,所购买的中药材都具有完整的包装标示,中医药委员会从民国88年起,陆续公告指定不同中药材品项应符合“进口及市售中药材饮片之标签或包装应标示事项处理原则”。

中药材外包装上的标签或包装,都应标示品名、重量、制造日期、有效期间、厂商名称及地址等。截至目前为止,共已公告324项中药材。例如,具有毒性的药材,例如,天南星、川乌、草乌、巴豆等,必需在包装标示上载明是否经炮制,以资区别。

为了让民众在购买中药材时,可有更多的参考依据,中医药委员会请各县市卫生局于本年7月1日至31日展开稽查,针对所属辖区内的中药贩卖业者贩售前述324项中药材的包装标示进行抽验作业。

调查发现,全国24县市总共查核了892家中药行,查核件数计8784件,疑涉违规件数256件,违规态样包括:品名标示不符92件、重量标示不符139件、制造日期标示不符17件、有效期间标示不符158件、厂商名称及地址标示不符133件。

中医药委员会主委林宜信强调,查核重点在于辅导业者加强对包装标示,希望民众重视产品标示,透过监督与品质要求,带动业者强化对产品服务标示的责任。未来仍将定期、不定期查核,以促中药用药环境更臻安全。

事实上,除了稽查之外,中医药委员会这些年来,也多次在全台各地举办“中药产品包装标示”相关宣导活动,诸如“中药产品储存包装标示研讨会”、“中药材安全性检测人才培训研习会”、“2009菁英干部用药安全教育研讨会”等。

截至目前为止,共有超过4000人参与上述研讨会,不管是相关从业人员或是民众,都可更进一步了解自身权利与责任,为社会安全尽一份把关的力量。

中时健康:http://health. chinatimes. com/ contents. aspx? cid=5,69& id=8000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