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笼囚熊宛如炼狱 长管戮肚引流胆汁
熊胆自古以来被列为中医十大名药,过去要取熊胆,只有宰杀黑熊。1984年,中国开始有人经营熊场,号称可以“活熊取胆”。表面上,“引流取胆”的技术为熊开出一条活路;实际上,却是它们现代悲剧的开始。根据中国官方的资料,中国现有熊场一百多座,7000多头“胆熊”,这还不包括非官方统计,估计加上无注册的熊场,“胆熊”的数量比官方资料超出一倍。
在中国熊场集中的西南山区,有一家号称全中国最大的熊场,800头胆熊,在取胆的过程中悽厉地哀号、嘶吼,恍如人间炼狱。在该熊场内,拥有将近200多坪的取胆厂房,数百个铁牢用铁架支撑著,离地1公尺左右,整齐地排列在走道两侧。每个铁笼里,都困着一头巨大的亚洲黑熊,基于笼子太小,黑熊庞大的身躯只能平趴着不能翻身。部份体型较小的黑熊,笼内则插入铁架,令这些黑熊无法走动自如。熊场的地面黏滑,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掩鼻的味道,夹杂着胆汁的腥臭。取胆汁的饲养员,面无表情地推著工具车,依序对每一只熊取胆汁,当人靠近时,笼中的黑熊已感到大难临头,情绪激动地拍打着铁笼,暴眼龇牙地哀号起来。饲养员蹲在铁笼下方,拿出一根30公分长的铁针,往上对准熊的肚皮,狠狠的戮了进去。被戮的黑熊,发出一声肝胆俱裂的怒吼,但是饲养员却充耳不闻,从容地拿出容器放在地上;冒着烟的绿色胆汁从熊的腹部喷出,喷到地上的容器里。被抽完胆汁的黑熊红着眼、喘着气,庞大的身躯不停地发抖,口中发出低鸣的哀号,口水不停从嘴里流出,似乎在忍受着极大的痛苦。据了解,中国的熊场大多采用传统的插管引流的方式抽胆汁,事实上,无管或插管引流的差别只在于前者的伤口较不容易受到感染,但却不减熊的痛苦。
另一家距离昆明约400公里有一个规模较小的熊场,只有300头熊,撞击铁笼的声音不绝于耳。在熊的肚皮上,有一道永远不能痊愈的刀口,在抽取胆汁时,利用一个导管直通胆囊,外连一根透明的塑胶软管,将针筒插入软管中。在该熊场内,刚出生的幼熊就直接住进保温室,与母熊分离,二、三个月之后,便开始接受马戏训练,用来招揽观光客,三岁之后,就进入取胆室,开始无限期的酷刑禁闭。
由于法律规定不得宰杀熊,因此每个熊场都设有“老熊监狱”,这些老熊不是两眼无神地发呆,就像吃了摇头丸般,不断摇晃自己的头,或是来回用身体撞击铁笼。几乎每一头被抽取胆汁的熊,几年之后都疯了,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明显是精神耗弱的刻板行为,有些熊的腹部,因长期开洞而感染,伤口不断地渗出脓汁血水。其实,老熊并非没有利用价值,只要有餐厅订购熊掌,熊场就会屠杀老熊,再以“自然死亡”杀死它们,目前,一只熊掌的售价约3000至4000人民币(折约1500至2000零吉)左右或更高的价钱。
由于熊类受到“濒临绝种野生动物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保护,出口行为违反相关规定,也违反中国的法律。尽管中国政府信誓旦旦的宣称,熊胆制品绝对不可能流出国境,但是事实上,很多国家都看到来自中国大陆的熊胆制品。过去,熊胆只能用来制药,如今,熊场发展出各种不同的产品,如熊胆茶、酒、眼药水、软膏、药丸、胶囊,熊胆粉,甚至还有易开罐饮料和洗发液。
虽然中国政府知道黑熊大量被杀问题的严重性,但由于养熊业对于很多偏远小镇来说,是当地的精神支柱,倘若贸然解决,势必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问题。
法律禁杀野熊需求高价格涨百倍
十年前,中国大陆熊掌的售价很便宜,一只才40至50人民币(折约20至25零吉),但是,在法律通过不得宰杀保育类野生动物后,熊掌的行情呈十倍上扬。这几年野生熊越来越少,奇货可居,一只前掌的价钱可达3000至4000人民币(折约1500至2000零吉)以上,是十年前的一百倍。据知,很多台湾药商每次来中国买胆粉,都会顺便买下两只熊掌,而且香港人、广东人和台湾人最爱吃熊掌,亦消费得起。
外国人购买熊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毛、爪处理之后,切成小块,这样就看不出来是熊掌;或者事先在店里煮好后,装在保温锅带走。在养熊场分布的地方,吃熊掌是十分普遍的,在云南昆明公路边的野味店最为常见。
发明活熊取胆带动中国养熊行业
20年前,亚洲国家开始寻找替代方法,希望能够让黑熊避免被猎杀取胆。20世纪80年代初,朝鲜发明了活熊取胆的方法,养熊业因此而兴旺起来。黑熊被人们从野外捕获后虽然可以免于一死,但却从此开始囚禁的生活,养熊人把它们关在狭窄的笼子里,在黑熊身体是置入金属或橡胶导管,定期抽取胆汁。几年后,中国引进了养熊抽胆的方法,养熊业一时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经济的热点,并且得到政府的支持。发展养熊业能够满足市场对熊胆的需求,也可以减少从野外捕猎黑熊的数字,但随着养熊业规模不断扩大,更多的野生黑熊被人从野外捕猎囚禁。根据亚洲动物基金会提供的资料,从1984年到1989年,每年平均有1000只野生黑熊被关进养熊场,在1996年,超过7000头黑熊被囚禁在247家养熊场。
活熊取胆非常残酷,有的熊被迫穿上金属“马甲”,以防它们疼痛难忍时将体内的导管拉出。专家说,将取胆导管置入的手术,既原始又不卫生,直接危害了熊的生命,伤口裸露在外,永不痊愈,经常感染。虽然熊看起来笨拙,但却很有灵性,被关在养熊场里的熊,每天在抽取胆汁前半小时,便无心进食,知道大难临头,不断发出求救的呻吟声。
中医承认药效抽胆汁不视为残忍
熊胆的药效,最早记载于中国药史《唐本草》内,其后的《草本纲目》亦有详细记载。自古以来,中医师也喜欢以熊胆配药、治疗心脏病、肝、胆等多种疾病,故此抽取熊胆汁对中国人来说,一向不被列为残忍的事情。
70年代中,中国医学团访问朝鲜,惊见当地人养活黑熊,并且每天抽取胆汁,这种方法远比一次性抽取胆汁更好,因为养一头熊可在一年内抽取两公斤胆汁以上。该份量相等于一次过捕杀100多头黑熊,此后,这方法开始流行于中国。直到今天,还有熊场负责人以此狡辩,认为他们的做法不算残忍,至少不用大量捕杀黑熊,有助于保护环境云云;至于熊只每天所遭受的苦刑,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三方发起拯救行动 签署协议解放黑熊
一项名为“拯救黑熊”的行动,是由亚洲动物基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四川省林业厅共同发起。看见84头黑熊曾在熊场历尽苦难的黑熊过著幸福的生活,亚洲动物基金创始人Jill Robinson(积尔罗宾申)女士说,“拯救黑熊行动花了五年时间筹备,从条件最恶劣的四川养熊场拯救500头黑熊之后,冀在十年内把这个行动推广到全国,最终能够完全淘汰中国的养熊业。”
研究熊胆替代产品
创办于1998年的亚洲动物基金,是一个改善动物生存环境为目的,属于非营利性慈善机构。创办人积尔,于1993年开始对亚洲养熊业作考察和研究。
2002年7月,亚洲动物基金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省立业厅,正式签署了“拯救黑熊”行动的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发起的“拯救黑熊”行动的最终目标,是完全淘汰中国养熊业。协议内容包括:亚洲动物基金将向释放黑熊的养熊场,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四川省政府把关闭养熊场的执照交给亚洲动物基金,同时按照国家规定不再签发新执照。三方还一致同意共同支持熊胆的替代产品的研究和生产,鼓励消费者拒绝使用含有熊胆原料的产品。事实上,只有当消费者放弃使用含有熊胆原料的产品,才能使“彻底关闭熊场”的愿望实现,因此,熊胆的替代产品的研究,是当务之急。
结束被抽胆汁生涯
如今,37只饱受折磨的亚洲黑熊,于2003年11月被四川省林业厅有关人员从养熊场解救出来,送到了新都龙桥“亚洲黑熊救护中心”,这些可怜聪慧却多灾多难的黑熊,将在此处接受治疗并定居,结束它们长期被囚禁抽胆汁的悲惨生涯。亚洲动物基金的工作人员对被解救的黑熊进行初步调查,由于37头黑熊都接受过“无管抽胆汁”手术,在养熊场内被囚禁抽胆汁多年,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目前,黑熊非常瘦弱,病得很严重,救护中心将会对几只病危的黑熊尽快施行手术。
据悉,被救的黑熊将在“救护中心”的隔离室待一个月,之后,亚洲动物基金组织的专业兽医团将对它们进行详细的体验,并通过检察它们的牙齿推断它们的年龄,同时根据它们的身体状况安排胆囊切除手术。在3至6个月后,它们将被转到康复区生活3至6个月,以后,它们将到生活区幸福度过余生。
由于养殖环境十分恶劣,黑熊腹部的“引胆洞”已经严重感染,有的黑熊因为胆汁流到腹腔却得不到及时救治,已经奄奄一息,如果再得不到解救,它们大多会在伤病的痛苦折磨中悲惨死去。除了受到生理上的伤害,这些黑熊还要承受心理上的折磨,它们长期被囚禁在狭窄的铁笼里,甚至没有站立的机会,更别说进行任何活动了,有的黑熊被解救后甚至连站立的功能都已丧失。
协助恢复生活能力
在这37只黑熊来到之前,救护中心已经救助了100只黑熊,14只因病重抢救无效而死去,另外86只痊愈后过著幸福的生活。为了恢复它们的生活能力,工作人员在活动场地藏着萝卜、苹果、梨等蔬菜和水果,让黑熊们自己觅食,场内还栽种不少芭蕉树,黑熊们不停地掰倒芭蕉树抓取芭蕉树心吃。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它们心理和生理上的伤痛会慢慢地减轻,身体也会逐渐康复,多数黑熊已经改掉了撞头等异常行为或习惯,与人类的关系也开始变得亲近。
改变文化观念草药可代替动物药
据中国医药哲学及地球仁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至少有54种草药具有与熊胆相似的功效,包括蒲公英、菊花以及大黄等。这些草药的疗效比熊胆更好,而且价钱更便宜,因此,中国中医协会、香港中草药协会以及香港药剂师协会联合发出了“放弃熊胆、使用替代草药”的呼吁。
安徽医科大学的祖述宪教授多年来一直不停地撰文批驳动物制成药品,他说,“不论从治疗效果、病人利益,还是从动物保护来说,都没有必要使用这些动物产品为药。”祖述宪说:“动物入药起源于原始人的动物崇拜,用吞食或涂抹动物脏器或其象征物来增强自身的力量或驱除魔鬼治疗疾病。”
如今,世界上一些原始部落和偏远地区仍然保持这种文化,古代人由于对疾病的认知,只能凭直觉和表象经验使用动植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治疗疾病。世界各民族都经历过这样的历史,但欧洲现代医学早已摒弃了这种传统,只有东方的传统医疗仍然使用各种动物药材,包括稀有动物,其中不少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濒危物种。动物药治病只是根据古代医药书籍的记载以及传统的信仰“吃什么就补什么”、药效形象和神秘性,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和临床实验証明犀角、虎骨、熊胆和象皮等动物药拥有治疗价值。
中国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几乎将大部份动物药如狗宝、海马、猴枣、鹿茸、马宝、牛黄各种动物脏器和鞭、尾、筋、骨撤出重要报销名录,说明这类药材非治病所必需的。祖述宪强调,从临床上实现“不用生命制成药品”是毫无问题的,其最大的障碍是商业牟利。广告称熊胆主治的各种疾病,如乙型肝炎、肝硬化、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痔疮、癌症,以及从黑熊胆中提炼出所谓的“晶体增明活络素”,都是毫无根据的。
2000年版的《中国药典》从附录中剔除了豹骨,但仍保存黑熊、棕熊、穿山甲、玳瑁、麝等国家保护动物的产品,这是值得人们关注的。
在爱护动物、保护自然逐渐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如果还认为猎麝取香、杀犀取角、活熊取胆是合情合理的,说明了我们的文化观念还停留在愚昧无知的阶段。虽然研究动物药的代用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转变人们的文化观念才能够对症下药。
解救中国黑熊成立中心专门看护
2003年至今,共有61只胆熊被成都黑熊保护中心解救,自2000年8月解救第一批黑熊至今,亚洲动物保护基金会成都黑熊保护中心,共解救了139只中国黑熊,这当中包括最近从天津解救的两只黑熊,其余五只因伤势太重而死亡。被解救的黑熊的当中,一只叫作司奴比的黑熊,一对眼睛已经完全失明,任何陌生的声音和接触,都会令它心惊胆战。当工作人员帮它铺设稻草时,它第一次伸直睡在上面,而不是卷缩在铁笼里,它是中心的特殊照顾对象,需要更多的爱护和关怀,帮助它忘记过去的苦难和经历。
黑熊们曾被囚禁在长满铁锈的笼子里,基于笼子太小,所以不能随意转动身体,它们必须迫使自己的脸贴到一个小小的四方形的洞口,以接受食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磨擦,使到它们面部的毛被磨秃结痂,甚至摩损了鼻头,只剩下血淋淋的鼻孔。如今,它们可以高兴地狼吞虎咽,兴高采烈地玩著工作人员给的橡胶玩具,生平第一次,四肢可以伸直及自由活动。被解救的黑熊到达中心后,面临的是缓慢的康复过程,它们必须接受体验或者进一步动手术,以及学会接受充满爱的看护。
亚洲动物基金创办经过
1993年 | 亚洲动物基金组织(AAF)创办人、当时为国家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工作的积尔罗宾什女士发现亚洲黑熊被囚禁在铁笼的惨状。 |
1994年 | 经过各方协商讨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亚洲动物基金创办人积尔罗宾什女士、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 )、香港地球仁协会(Earthcare)以及中国国医医药协会(CAMP)联合起草一份名为《最终淘汰养熊业》的协议。三方同意携手合作,为养熊场内的黑熊争取人道待遇,同时积极推动熊胆替代品草药。 |
1999年 | 中国政府有关部门邀请亚洲动物基金对四川省的11所养熊场进行考察,双方开始就拯救黑熊以及淘汰黑熊养殖业的有关协议进行协商。 |
2000年7月 | 亚洲动物基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及四川省林业厅共同签署两份协议。 |
2000年10月 | 拯救黑熊行动开始,63只黑熊从养熊场中得到解救,27个养熊场被关闭。 |
2002年12月16日 | 由亚洲动物基金兴建的中国首个“亚洲黑熊救护中心”在成都市新都区龙桥镇落成,84只从养熊场中解救出来的亚洲黑熊成为该中心第一批“居民”。 |
来源:
http:/ / www. chinapress. com. my……sp? sec=sayu& art=0515sayu.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