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关于
menu
剪报栏 » 医学迷思 ─ 医疗的真相通常和你直观的想法不一样
剪贴人
主题&内容
黄又彭博士谈癌症治疗误区
pine 凤梨站长
2008/05/24 01:21
已发布508篇主题
在美国,对60岁以上的肿瘤患者,不提倡做放化疗,因为放化疗一般只会缩短病人的生存期。如果在70岁以前长肿瘤,这是病理性的。70岁以后生长的肿瘤就是生理性肿瘤,没有什么病理意义。我们不要闻癌色变,而要科学地去对待它。今天对付肿瘤的方式,就像是警察抓小偷。这是治标,而非治本。

早年毕业于瑞士日内瓦大学医学院的黄又彭博士,有着30多年从事免疫学与肿瘤研究的经验。目前在国内免疫学界,他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海归派专家。近日,他向记者谈到西方医学界关于肿瘤预防和治疗方面的认识,颇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黄教授曾在某电视台的新闻报导中,看到医院给一个80多岁的肿瘤病人做手术切除。他在北京一家著名医院和那里的专家交流,看见这里在给一个87岁的老干部做化疗。他问他们:“病人这么大年纪,怎么还要化疗?”他们说:“必须进行化疗。”黄教授感到非常不理解。他说,如果病人的肿瘤长在贲门,不能吃东西了,影响到生活的质量,那就只能做手术。如果我们把80岁前病故的人都做一遍尸解,就会发现100%的人体内都有肿瘤。黄教授说,在欧洲,医生一定要强调做基础研究,要有科学的思维能力,那里提倡要做“科学家式医生”,不要做庸俗的医匠。

人为什么长肿瘤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肿瘤治疗,始终存在一个误区:注重肿瘤本身,想尽办法去杀死它。利用放化疗技术杀死肿瘤病毒,结果把人体内很多良性的细胞也杀死了。与此同时,却没有考虑人为什么要长肿瘤。

DAN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突变,这是有利于物种进化的,因此在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由于基因突变而产生肿瘤,是在所难免的事情。物种的进化是建立在基因突变的基础上的。但是这会带来一个副产品:恶性肿瘤的生长。这是人类进化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我们要想根绝肿瘤,是不可能的。肿瘤细胞的产生是生物衰老在基因上的机理之一,自然界不可能让一个生物,长生不死,生生不息。这是自然界的调控、平衡机制在起作用的结果。让人的免疫功能减退,出现肿瘤,然后死亡,这有着物种进化方面的积极意义,这就是为什么自然界要让人类长肿瘤的原因。

越老风险就越低美国肿瘤协会在 2001年就公布,60岁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不提倡做放化疗的规定。因为人越老,肿瘤的恶性危险程度就越低。本来老年人自身免疫力就很低,难以承受放化疗对免疫细胞的大量杀伤。放化疗一般只会缩短他们的生存期。但是国内现在还给60岁以上的患者做放化疗,黄教授对此感到十分困惑。黄教授看过国外资料的统计,肝移植和放疗化疗治疗的患者,通过治疗组与不治疗组的对比,不治疗组的比治疗组的患者,其生存期要延长三分之一,生存质量也高。

黄教授说,我们在对付肿瘤方面过于偏激、片面,没有深入地考虑到,人为什么会长肿瘤。人如果能活到120岁,体内会有3到4个恶性肿瘤,但它们不会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人的年纪越大,肿瘤的恶性程度就越低,风险也越低。如果人在70岁以前长肿瘤,这就是病理性的。70岁以后,生长的肿瘤就是生理性肿瘤,没有什么病理意义。我们不要闻癌色变,而要科学地去对待它。不要片面地把它当作深恶痛绝的东西对待,这是不正确的观念。肿瘤就是人身上的一块肉,一个细胞组织,它也有自己求生的欲望。我们要设法认识它,不要让它在我们身上出现得太早。一个人在七八十岁以后生长肿瘤,是生理现象,很正常,不用去理睬它。 (但)我们要尽量延缓它的出现和生长,有效地控制它。

大部分是吓死的

肿瘤的发生,是生物进化当中一个正常的过程,每个人的体内都有可能产生肿瘤。肿瘤细胞生长很慢,不会在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内就把人杀死。这是一个慢性的消耗过程。冠心病会突然死亡,肿瘤不会。大部分肿瘤患者的死,是被吓死的,因为它造成恐惧、悲哀、抑郁、免疫系统崩溃、内分泌失调。之所以出现这种吓死的情况,是因为人对肿瘤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我们的肿瘤专家没有把这个信息告诉老百姓,结果他们由于对肿瘤的无知而产生极大的恐惧心理。本来还可以多活几年的病人,结果减少了生存期。黄教授在欧洲时,每年要做200例尸检,都是 75岁以上的老人,死因是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他们生前也没有肿瘤症状,结果做尸解时发现48%的人,体内都有一两个恶性肿瘤,有的长得很大。

人随着衰老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其质量的是那些代谢综合征,死亡原因也是这些疾病造成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已患肿瘤,所以没有精神恐惧和巨大的压力。外国人对癌症也十分恐惧。其实,肿瘤的危险是发现得太晚了,一旦发现就难以治愈。这样就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恐惧。

治标还是治本

人类战胜肿瘤最终是在预防方面。如果按照传统的治疗方式,单纯地想把肿瘤切割掉,照射死,就可以消灭癌症,这是片面的认识。全世界对付癌症,已经过去50年了,耗费了巨额的资金,结果肿瘤患者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我们今天对付肿瘤的方式,就像警察抓小偷,一旦发现它,就要消灭它。这是治标。假如我们能够消灭导致“犯罪”的“社会环境”,就可以大量避免“犯罪”。

预防和监测肿瘤细胞突变,就是这种预防在“犯罪”发生之前的方式。如能及早发现,然后提高人体的整体免疫系统,利用胸腺肽的提取物质、氨基酸等,增加细胞的免疫能力,就能更有效地对付肿瘤。还有一种稀有元素硒,能使肿瘤细胞直接崩溃。中药里的冬虫夏草、灵芝,也有明显增加免疫力的作用。这是目前世界上对肿瘤预防与治疗的最新观念。这是治本。

引用来源: http://www. nanfangdaily. com. cn/ southnews/ z. . . 00607130600. asp



在黄博士公开这个令西医界震惊的结论后, 马上就有人反击了:



----------------------------------------------------------------------------“大多数肿瘤患者是被吓死的”缺乏依据

与黄又彭博士商榷
  
□姜斌
  
看了贵报2006年7月13日科学版刊登《大多数肿瘤患者是被吓死的》文章,感觉黄又彭博士的观点有许多地方颇为不妥,缺乏科学依据。

首先该文题目就缺乏依据。大多数到底是多少?我们通过检索中外文献(中文的万方数据库和美国的PubMed医学数据库),未发现有关大多数肿瘤患者被吓死的论文。在我们长达十年的临床肿瘤工作中,也没有发现直接被肿瘤吓死的患者。不知黄博士是自己想当然,还是引用了哪家权威的医学文献?其实有肿瘤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师都知道,大多数患者在肿瘤发现初期,常常紧张、害怕是事实,但随后一般都能调整心态,正视现实,积极配合治疗。而肿瘤死亡的原因一般为晚期并发症、全身衰竭等。

在其前言部分“在美国,对60岁以上的肿瘤患者,不提倡做放化疗,因为放化疗一般会缩短病人生存期”,此话是错误的。我们承认一部分人是不适宜化疗的,即使是年轻人。但化疗不化疗,决不是以年龄为标准的。我们通过检索最新的文献,在美国,年龄不是肿瘤患者化疗的禁忌,相反,很多年龄较大患者可以从化疗中受益。

“化疗”是利用细胞毒药物对肿瘤患者进行的全身治疗,是目前除手术、放疗外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手术、放疗均属于局部治疗,只有化疗是“全身治疗”。肿瘤学家现已达成共识:恶性肿瘤是“全身性疾病”,不是局部病变,因此很多情况下肿瘤化疗必不可少。

恶性肿瘤的化疗有“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姑息性化疗”和“根治性化疗”之分。“辅助化疗”,顾名思义就是在肿瘤根治手术或放疗之后做的化疗,目的是最大程度消灭残存的肿瘤细胞或微小转移灶,尽可能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机会或延长复发转移的时间。当然,靠化疗完全、彻底地杀灭肿瘤细胞仍是不可能的,化疗可以杀死大多数残留的肿瘤细胞,剩下少量的肿瘤细胞,则可以靠我们的机体免疫力或免疫治疗来杀灭之。片面强调利用调节免疫来根治不同分期的肿瘤是不科学的,只有在瘤负荷较小的情况下免疫治疗才有意义。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肿瘤最佳治疗模式。

但相当多的患者在就诊时,肿瘤已属晚期,这些患者往往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有时最多也只能行“姑息性手术”。对这部分患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化疗,这种化疗被称为“姑息性化疗”。所谓姑息化疗并非“姑息消极”的意思,而是有其积极的内涵: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其中部分对化疗敏感的患者可长期从化疗中受益甚至治愈。

对一些化疗敏感的肿瘤,如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精原细胞瘤等,一经确诊则应果断实施“根治性化疗”。在肿瘤完全消失后应再补充2-3个周期的化疗,视情况再补充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

总之,肿瘤的治疗相当复杂。目前最权威的治疗规范是美国最新的NCCN指南,在该网站中,可以查阅美国每一种肿瘤的治疗规范。年龄只是一个参考指标。比如关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中,就有“PS评分较好的老年患者应给予适当的化疗”这样一句话。

2003年美国临床肿瘤年会公布了大样本的临床荟萃分析显示: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方面,体质状况较好的患者,化疗优于最佳支持治疗(请查阅asco.org)。由此可见,化疗可以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

由于新的化疗药物不断涌现,肿瘤的治愈率及缓解率也不断提高。但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我们正常的组织细胞也有一定的损伤,只有正确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治疗作用,减少毒副作用。这就更需要规范治疗,既不能过度化疗,也不能随意放弃化疗。

决定患者是否化疗有许多客观依据:肿瘤的来源、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免疫组化指标、患者Karnofsky评分或PS评分(即行为能力评分, Karnofsky评分一般要求不小于70,PS评分一般要求不大于2)、肝肾功能状况、骨髓造血情况、化疗受益评估等。“化疗方案”的制定则更是一门科学艺术,使用什么药物、什么组合、什么顺序、什么剂量、什么方式、什么疗程,我们要尊重国际临床试验的结果,但绝对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实行个体化治疗,这也是NCCN指南所建议的,比如对老年体弱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小剂量、单药的化疗。化疗过程中必须全面跟踪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一个合格肿瘤科医生应该时刻更新专业知识,因为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要及时了解国际动态,为患者带来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至于“70岁以前长肿瘤,这是病理性的。70岁以后生长的肿瘤就是生理性的,没有什么病理意义”则更是荒诞,完全混淆了生理和病理的概念,只是一种文字游戏。因为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区分是在显微镜下看组织切片,有时还要加做免疫组化才能完成,而绝对不是以年龄为标准的。但如果说老龄肿瘤与非老龄肿瘤有不同的生物学特点,这是正确的。

现在的化疗和支持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化疗目前在美国已使肿瘤的治愈率明显提高,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近些年来在持续下降。从1993年到2002年,美国癌症总体死亡率每年以1.1%的平均水平下降,其中男性肿瘤患者的总体死亡率每年下降1.5%,女性是0.8%。近年来美国肿瘤的总体治愈率已超过50%,一些敏感的肿瘤治愈率甚至可达80%、90%以上。我国肿瘤治疗水平虽然落后于美国,但近年来也是突飞猛进,获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今年,在孙燕院士的牵头下,我们国家也制定了NCCN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更加规范了我国肿瘤的综合治疗。

广大群众不要闻癌色变,要科学防癌,要积极预防和坚持健康查体,以期预防和争取早发现。肿瘤患者不要乱投医,不要相信游医和偏方,不要轻信商业广告和宣传,另外,由于国内医疗市场还不是很规范,一些医院也存在不规范的治疗现象,所以英文较好的,可以通过查阅www.nccn.org网站来了解国际最新的治疗规范,或者到正规医院正规肿瘤科去接受综合评估和综合治疗,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益处。

(作者现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


--------------------------------------------------------------------------------
黄博士立即对上述文章做了回应:

黄又彭:老年病人放化疗,后果众所周知

7月13日,本版刊出《大多数肿瘤患者是被吓死的》一文后,在国内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国内肿瘤界的一些专业人士对文中的一些观点提出强烈质疑。于是,记者近日采访了黄又彭博士,黄博士从免疫学的角度做出了相应的回应。

黄博士说,他最早对放化疗危害的认识,是1980年在瑞士洛桑鲁德文肿瘤研究所的一次动物实验中。当时医学界对肿瘤界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还没有像今天认识得这样深刻。那时治疗还是“以病为本”,不像今天注重“以人为本”。

“我1999年冬天第一次回国,被邀请参加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举办的‘科学家沙龙’。会上要求每一个专家和学者,讲出自己的最新观点,然后大家一起研讨,气氛很热烈。我讲了肿瘤的‘生理性’与‘病理性’问题,说‘70岁左右得肿瘤,主要因素是生理性的’。当时在座的一些专家表示异议,其中就有北京大学肿瘤研究所、从美国回来的吕勇友教授。两年后,吕勇友在北大讲课时说‘60岁以上得的肿瘤,主要因素是生理性的’。他讲得比我还‘左’。”

黄博士指出,在60年以前,为什么得肿瘤的人很少,死于肿瘤的人也很少呢?这是因为人的寿命短,人在还没得肿瘤之前就先死于其他疾病。在 1949年以前,由于战争、饥饿、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死亡,使得中国人平均寿命大概在40-50岁之间。1950年代人的平均寿命在60岁左右,现在人的平均寿命在72岁左右。所以,肿瘤的发病率就越来越高。这就与年龄有关系。肿瘤被西方专家称为“老化病”,一般的肿瘤患者中50%-70%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的发病率是年轻患者发病率的20倍到40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统计是60%,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统计是58%。中国的比例不会低于这个统计数字,可能更高。

随着人年龄增长,免疫功能下降,如果用曲线图标示:胸腺越来越小,胸腺激素分泌越来越低,T细胞的功能越来越低,肿瘤的发病率就会越来越高。肿瘤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但是只有极少数突变细胞(肿瘤细胞)才能成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基因突变的比例就越高,肿瘤细胞的成活率也就越高。人的衰老又使机体与肿瘤细胞对抗的免疫功能下降,越来越低,抑制不了肿瘤细胞,它们就存活了下来。这个道理全世界都是公认的,怎么会与年龄没有关系呢!

黄博士说,肿瘤实际上是一种与人体衰老密切相关的疾病。如果我们能活到120岁,都将死于癌症,这就是人体衰老的终极改变。这一点,国内外搞免疫学与肿瘤学研究的专家都知道。国外一些专家认为,肿瘤的病理性的比例越高,生理性的比例就越低。粗略地讲,人,70岁得肿瘤,50%是生理性的,50%是病理性的;80岁得肿瘤,70%是生理性的,30%是病理性的;90岁得肿瘤,90%是生理性的,10%是病理性的;100岁以上得肿瘤,100%是生理性的。

黄教授并不排除有些老年病人,机体免役功能较强,使用毒副作用较小、靶向特异性高的化疗药物,对其治疗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对大多数病人来说,还不行。因为,在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健康者大约只占总体的30%。黄教授指出:“如果像某些医生谈到,对老年病人体质检测后,再决定化疗与否。这一点,在国内能做到吗?我到过国内一些医院,现在免疫检测都不做全。而且,有多少医院和医生在给病人放化疗前,做免疫检测?他们顶多检查一下病人的白血球指标而已。老年病人,如果免疫功能不好,各脏器官功能下降,做放化疗后,会使其骨髓功能降低,免疫系统衰退。结果,病人往往会死于副作用引发的各种严重继发性感染。这不是肿瘤直接造成的死亡,是放化疗副作用的后果。这是国际上肿瘤医生众所周知的基本道理。如果让一个病人痛苦地治疗几年,最后只延长他一年的生命,这有什么治疗价值呢?目前,国内有的医生,甚至还在给70岁、80岁的病人做化疗,这确实不可思议。”

“要证明一个老年病人,是否应该做化疗,要有充分的证据。如有证据证明,这个病人体质状况不错,骨髓功能、免疫功能很好,经过化疗后发现,药物副作用对他的骨髓和免疫系统损害没有那么严重,这个病人就可以接受化疗。如果病人在接受第一次化疗后,免疫功能下降很快,就不适合做化疗。化疗可能把他身体的最后一道防线———免疫系统摧毁。”黄又彭说。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