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关于
menu
剪报栏 » 医学迷思 ─ 医疗的真相通常和你直观的想法不一样
剪贴人
主题&内容
破除名医迷思
pine 凤梨站长
2008/12/14 01:40
已发布508篇主题
◎文/黄达夫(和信治癌中心医院院长)

生病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事,因而每个人也逃不了看医师的命运。如何让这种无法避免的事得到最好的结果,并迅速恢复健康,是每个人所期待的。

在很多方面来说,今日的台湾社会已经是一个进步的社会。譬如在食、衣、住、行等方面的水准,在过去四、五十年间已有显著的进步。现今在台湾,只要是钱买得到的物质需求,一点也不落后任何先进国家。但是在其他方面,例如健康与医疗,虽然全民健保的实施使得台湾社会达到了人人有保的目标,但是,我们却不得不质疑,人人都买到了健康吗?台湾的民众虽然就医很方便,爱去诊所或医学中心也随个人选择,但是,看病时却要不断地来回奔波,还要花很多时间在排队、等候,结果却常不令人感到满意。病人经常一家一家地换医院,以寻求更高明的医师。因此,如何选对好医师就成为全民一个亟欲解决的疑惑。

我在国内从事医疗工作已近二十年,相较于我之前二十五年在美国行医的经验,我必须说,一般而言,国人的医疗常识相对的缺乏。最主要是因为国内三分钟门诊的特殊医疗型态,以及国内绝大多数医师不把教育病人当作职责一部分的错误态度。在美国,民众的医疗常识是从其成长过程的就医经验中逐渐累积起来的;另一方面,美国主流媒体在医疗报导方面,态度极为严谨,其报导可信度极高,民众能从中获得正确的医疗资讯。所以,他们对于医疗品质的认知也比较正确。然而,根据我在国内多年的观察,我必须指出国内的医疗报导至少有一半是渲染、夸大的自我宣传。不但没有达到教育民众的目的,反而严重地误导民众。

如果有人问我如何选择好的医师的话,我会很直接地告诉他,我会对媒体捧出来的名医以及一诊看上百人、没有好好做身体检查、仔细了解病史就下诊断,或不花时间用心与病人沟通的医师避而远之

张之申医师曾在台湾与美国有多年执业的经验,熟悉太平洋两岸的医疗与病人的不同特性。基于对一般大众健康的关心,出版了《一定要看名医吗》这书,用许多实际的例子,为民众解开诸多的迷思。并且提醒民众在就医过程中,病医双向沟通的重要性。最后,她也传授给民众“良医”的条件与特质。让民众有具体的依据,去寻求值得信赖的医师。为什么她要为大家写这么一本书呢?因为只有找对好医师才能保住健康和生命呀!

来源:http://newbooks. lib. ntu. edu. tw/ ? p=6486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