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关于
menu
剪报栏 » 研究报告 ─ 最新的医学研究报告、相关报导
剪贴人
主题&内容
亚洲女性轻微超重也会增加罹癌风险
pine 凤梨站长
2009/02/24 01:56
已发布508篇主题
◆ 亚洲女发胖 不孕、癌症等易上身

张翠芬/台北报导 中国时报 2008.06.09

别以为只胖一点点没关系,多位肥胖专科医师八日一致提出警告,亚洲女性比西方女性“不耐胖”,身体质量指数BMI一超过廿五,就开始百病丛生,罹患新陈代谢症候群、癌症、关节炎、不孕症等的风险越高。尤其五十五岁以上妇女发胖速度远高于男性,须注意发福带来的健康危机。

第一届亚洲地区女性与肥胖高峰会七、八日在香港举行,共有泰国、马来西亚、印度、新加坡等八个国家的九十多位肥胖专家与会,国内也有多位医师共襄盛举。

与会专家认为,女性肥胖是一个须积极面对的重要课题。女性寿命普遍比男性长,五十五岁后进入停经期,因受荷尔蒙影响,发胖速度比男性更快,罹患心血管及其他疾病的风险也大增。

屏东基督教医院减重中心主任赖承志指出,亚洲女性比白种人“不耐胖”,西方女性个头高、即使BMI廿五,外观看来不算胖,也不至于产生疾病。但亚洲女性却没有胖的本钱,例如身高一六○公分、体重六十五公斤的女性,BMI值已超过廿五,外观只是稍微丰满些,但或许是人种、基因或体格的差别,虽然“只胖一点点”,亚洲女性却面临各种疾病严重威胁。

赖承志说,肥胖程度越严重,对健康的影响也越大,最明显的就是罹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新陈代谢症候群比例增加;罹患心脏血管疾病、癌症、关节炎、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孕症的风险也都上扬,甚至寿命缩短。

根据美国研究,五十岁的肥胖者,折寿早死的风险约增加二至三倍;整体来说,体重过重者早死风险约增加二至四成。

万芳医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刘灿宏在大会中报告一例有家族糖尿病史的个案,这位身高一六二公分的卅三岁女性,从小就胖又不爱动,体重最高曾飙到八八.五公斤,就医时已有糖尿病。医院以饮食控制、运动并搭配减重药物,半年内从六六.六公斤减至五七.七公斤,BMI达廿二的正常标准,血糖、胆固醇、三酸甘油脂都恢复正常。

基隆市立医院瘦身门诊医师胡丽娟建议,饮食控制和生活型态调整,在减重过程非常重要。但通常需要加上运动和药物配合,否则无法持久、也很容易复胖。建议民众养成天天量体重或至少一周量一次的习惯,当体重稍稍上扬时,应立即控制,以免太胖了就很难减下来。



◆ 轻微超重 也增加罹癌风险

张翠芬/台北报导 中国时报 2008.06.09

医学研究发现,肥胖会增加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包括胰脏癌、大肠癌、乳癌、肾脏癌和子宫内膜癌都与超重有关。专家建议,预防癌症最直接的做法,就是从预防变胖做起。

高雄荣总家庭医学科潘湘如医师指出,近几年国外几项大规模研究发现,肥胖与癌症有明显相关。以身体质量指数BMI做为罹癌风险基准,若BMI在正常标准时,罹患所有癌症的风险为一;当BMI上升到卅,罹癌风险增加到一.一倍、BMI四十时,风险增加到一.五倍,越胖风险越高。

肥胖的男性特别容易罹患肝癌、胰脏癌、摄护腺癌及血液方面的肿瘤。肥胖的女性则容易罹患乳癌、子宫内膜癌和肾脏癌。

为什么肥胖会增加罹癌风险?潘湘如表示,脂肪大量累积在体内,会分泌一种发炎反应的细胞,吸引致癌因子,让身体抗氧化力下降,抑制癌变的能力变差,因而增加罹患癌症风险。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WCRF)曾针对饮食和癌症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即使轻微超重都会增加罹患乳癌、肠癌、胰脏癌等常见癌症的风险。如不想得癌症,最好减少红肉和酒的摄取量。

潘湘如建议,不抽菸的人想预防癌症上身,更实际的做法就是“控制好体重”。目前体重正常的标准是身体质量指数BMI在十八至廿四之间,超过标准就应着手减重,从饮食运动等生活型态的调整,或配合药物控制。BMI超过卅五以上的人,只靠饮食运动效果恐怕有限,或许可以考虑以手术等方式回复理想体重。

来源:http:/ / only- perception. blogs……/ 2008/ 03/ blog- post_4354. html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