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關於
會員登入
language
menu
剪報欄 » 藥物毒害 ─ 服藥之前有必要先知道它有哪些毒副作用
剪貼人
主題&內容
止痛藥的戰爭 ── 當普拿疼碰上阿斯匹靈
pine pine站長
2009/06/10 17:44
已發佈1011篇主題
來源:【康健雜誌/31期】
作者:文/林貞岑 攝影/蕭世英
審稿:臨床藥學專家 和信醫院藥師 姜紹青

你常因為頭痛或其他部位疼痛而吃止痛藥嗎?這些隨手可得的止痛成藥,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份,但是,它們真的安全嗎?當紅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收斂起螢幕上的玩笑態度,一本正經地在廣告中,認真且堅決地看著你說:「普拿疼,不讓你多痛一秒鐘。」就在這一秒,至少超過1200顆的非麻醉藥類止痛成藥(包含阿斯匹靈和普拿疼等相關藥物),被吞進台灣人和美國人的肚裡。

據估計,台灣一年吃掉1億顆非麻醉止痛藥(年銷售額約8億台幣,包含阿斯匹靈和普拿疼類相關藥物),而美國人平均一年使用超過80億顆的泰利諾(台灣稱普拿疼)及300億顆的阿斯匹靈。

「止痛藥廣告深植民心,」在竹北地區開設藥局的藥師黃先生坦言,民眾到藥房買藥,不是問哪一種藥最適合他,而是按自己「記得最熟的廣告詞」來買,也不知道止痛藥的內容是什麼,會不會過敏等等。

龐大的銷售數字,密集的藥品廣告,搭配網路上流傳甚廣的止痛藥消息,究竟,止痛藥的魅力何在?長期服用,它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問題?

痛,難以解決的問題

一般市售止痛藥,大約可分為兩種,一為單純止痛藥,成分為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商品名稱普拿疼、泰利諾等多種,後以乙醯胺酚統稱),有鎮痛解熱的功效。另一則是包含阿斯匹靈在內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簡稱NSAID,商品名稱百服寧、阿斯匹靈、小兒溫刻痛等),除鎮痛解熱外,還具有抗發炎功能,能緩解關節發炎引起的疼痛。

1897年,德國化學家霍夫曼為解除父親關節炎之苦,發現具有止痛抗炎功效的乙醯水楊酸,成就了阿斯匹靈,也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始祖。50年後的1946年,「藥物代謝之父」布羅迪與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愛梭羅德師徒倆,則在談天之餘,發現毒性強的頭痛藥粉乙醯苯胺(Acetanilid)中,居然可以衍生出不會殘留體內、副作用小的乙醯胺酚,因此合成了目前除阿斯匹靈藥物外,最常被使用的止痛藥乙醯胺酚。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與乙醯胺酚止痛效果相當,作用在抑制前列腺素生成(一種發炎反應物質,存在身體許多地方),屬於全身性的作用,藥物效用廣泛,比方說阿斯匹靈可以做為避免心血管栓塞的預防藥物或預防癌症等。但缺點是容易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禁忌很多。比如肝、腎、胃功能較差、服用抗凝血劑、20歲以下的小孩、氣喘或有出血傾向的人,都應避免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例如「小兒溫刻痛(Tapal)」,曾用來做為孩童退燒藥,但因容易產生傷害腦部的嚴重副作用「雷氏症候群」,目前小兒科已不再使用。但「小兒溫刻痛」含低劑量的阿斯匹靈,正好成為心臟病患者預防血管栓塞常用藥物。

如果不能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人,乙醯胺酚提供另一種選擇。直接作用在腦中樞神經的乙醯胺酚,可以阻斷疼痛傳導,是一種很單純的止痛解熱(退燒)劑,目前尚無發現其他功效,但優點是較少全身性副作用,孩童、孕婦使用都較安全。

隨手可得的止痛成藥,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份, 但是,它們真的安全嗎?

普拿疼傷肝?

多數醫師認為,止痛藥廣告中的安全保證,讓人對服用止痛藥失去戒心,一不小心就服用過量。

「人們總當這些藥很安全,就像吃M&M's巧克力一樣,」美國德州西南大學醫學院教授李威廉說。

事實上,止痛藥的危險超過你的想像。

一是乙醯胺酚如果服用過量,會造成肝臟及腎臟損害。李威廉博士分析300個急性肝衰竭的患者,其中38%與乙醯胺酚中毒有關。另外307人遭遇嚴重的肝臟傷害,35%與乙醯胺酚中毒有關。

在美國,一年有超過10萬人因服用乙醯胺酚過量而送醫。在台灣也有日益升高的比例。以林口長庚醫院為例,這2~3年乙醯胺酚中毒的案例,每年至少20例以上,且成長迅速,「這些藥物取得太容易,」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憂心忡忡地說。

事實上,造成乙醯胺酚中毒的原因很多,一疏忽就容易越界。包括重複服用乙醯胺酚類產品、本身有肝、腎的問題、酗酒等,都有可能加重乙醯胺酚殘留在肝中的毒性。

舉例來說,通常成人一天只要服用超過4公克以上的乙醯胺酚,就可能產生中毒現象及肝傷害。以台灣的普拿疼而言,每一顆含乙醯胺酚500毫克,一天服用超過8顆以上就有危險。尚且,乙醯胺酚不只存在止痛藥中,其他日常藥物也很常見。

根據美國統計,市面上超過兩百種以上的藥物含有乙醯胺酚,包括感冒糖漿,像是台灣感冒糖漿中的風熱友、友露安中均含有乙醯胺酚。

因為不清楚乙醯胺酚的相關產品,23歲的美國青年崔克因而送命。

腰部受傷的崔克,住院期間,服用醫師開的乙醯胺酚加麻醉止痛藥可待因,出院後,他自己又連續一星期服用含乙醯胺酚的成藥。一天,他突然發高燒、嘔吐,而醫院竟在未診斷他是肝衰竭之前,給他大量的乙醯胺酚,造成急性乙醯胺酚中毒,崔克在一星期內去世。

另外,酒也會加重乙醯胺酚中毒的危險。

長期使用酒精會讓肝中的氧化酵素變得異常活躍,使乙醯胺酚的有毒代謝物堆積在肝臟中,造成肝細胞的傷害。

此外,酗酒或有酒癮的人,因為對乙醯胺酚的代謝速率加快,需服用大劑量才有止痛效果,因此常會不知不覺使用過量。

近兩年,藥商已在藥品上加註警語,如日常飲酒超過3杯以上的人,應在醫師指示下服用乙醯胺酚。

原因是美國維吉尼亞州的一位男士,服用標準劑量的乙醯胺酚後,在晚餐中喝了點餐前酒,導致肝衰竭,必須做肝臟移植。

再者,早期肝炎的症狀並不明顯,且類似感冒,很容易誤用乙醯胺酚產品。如果醫生並未即刻檢驗出飆高的肝臟SGOT、SGPT指數,而立刻繼續服用乙醯胺酚,後果不堪設想。

在英國,因為乙醯胺酚中毒個案太多,政府甚至嚴格限制乙醯胺酚的販售,一次只能購買規定數量。

醫師建議,如果你有肝、腎功能異常的問題,最好不要擅自服用乙醯胺酚止痛藥。

使用止痛藥前,請先看看包裝上的成分說明,含有乙醯胺酚的含量多少,以免重複使用,加重毒性。

非類固醇止痛藥傷腎?

止痛藥傷肝,對腎臟也毫不留情。尤其是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帶來更大的腎臟危害。

非類固醇發炎止痛藥作用在抑制前列腺素,前列腺素正好與腎臟動脈擴張有關。腎臟動脈被止痛藥壓制,腎臟組織缺乏血流,造成養分不夠而壞死。

只要每天使用止痛藥,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可能就達到所謂濫用的程度,」林杰樑醫師說。相反地,單純的乙醯胺酚對腎臟傷害較小,但服用過量一樣會造成腎臟傷害。

國外研究顯示,5~9%的洗腎病人是因為濫用消炎止痛藥造成的。每年,大約1000名濫用止痛藥的人當中,就會有1.7人需要洗腎,「跟每年抽菸得到肺癌的人數一樣,」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兼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警告說,不要忽視止痛藥帶來的危害。

此外,過量的止痛藥會累積在腎臟,造成間質性腎炎、泌尿道腫瘤,並加速心血管疾病中風及胃潰瘍的機會,「這不是危言聳聽,」林杰樑醫師正色道,「這些在腎臟科門診並不少見,而且無法回復正常狀況。」

最糟糕的是,因藥物造成的腎臟傷害,一般腎功能檢查驗不出來。 尿液濃縮測試,是林杰樑認為可行的辦法之一。

因為腎臟受到傷害時,尿液濃縮及酸化能力會減弱,因此他會請患者留清晨第一泡尿做檢查。然後以病人的尿液濃縮能力,推測腎臟是否受傷,在惡化為尿毒症之前搶救腎臟功能。

至於必須長期使用止痛藥的關節炎患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除嚴格控制藥物劑量之外,台北馬偕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李修身,會要求患者定期驗尿、監測血壓及血液生化值,追蹤腎功能變化。

如果長期使用高劑量的消炎止痛劑後,有貧血、骨頭痠等症狀,可能是腎功能出了問題,林杰樑建議最好做個腎功能檢查追蹤一下。

不過,對於目前必須每日使用阿斯匹靈預防心臟病的患者,林杰樑醫師認為毋需擔心,因為預防性的阿斯匹靈劑量很小,較不會產生腎臟問題。

據估計,每年有1萬6千多名美國人因非類固醇止痛劑引發的相關胃傷害致死。服用藥物加上飲酒,更會使胃出血的機率上升。

如何減輕止痛藥傷胃的副作用?

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的另一個大問題,就是會造成腸胃的傷害,尤其是胃功能較弱或有潰瘍病史的人。

原因是前列腺素具有保護胃壁功效,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抑制前列腺素生成,止得了痛卻害苦了胃。

據估計,每年有1萬6千多名美國人因非類固醇止痛劑引發的相關胃傷害致死。服用藥物加上飲酒,更會使胃出血的機率上升。

至於此類藥物加上制酸劑服用,是否真的可達到護胃作用?

「很難,」專長癌症藥物,對止痛藥物相當了解的臨床藥學專家,現任和信醫院藥師姜紹青不以為然地反駁,他以「錯誤的安全感」來形容這種做法。他認為如此一來,反而會減少止痛藥物的吸收;且臨床上發現,除非制酸劑每兩小時吃一次,才能真正減少潰瘍發生,一般的服用劑量,並不足以使胃酸降低。

但是,如果像關節炎的患者,非得要服用消炎止痛藥才有效,倒是可用一些較強的胃藥,如氫離子抑制劑(商品名稱Losac、Takepron),來減少胃潰瘍的發生,姜紹青指出。

因為胃潰瘍初期,患者通常沒有什麼感覺,台北馬偕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李修身也提醒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患者,如果出現臉色蒼白及解黑便的情形,一定要告訴醫師。

至於有胃幽門螺旋桿菌(臨床上顯示罹患胃潰瘍、胃癌機會增高)的人,到底可不可以用非類固醇發炎止痛藥?目前仍有爭議。有學者認為,胃幽門桿菌是一種感染,會刺激胃產生前列腺素,服用阿斯匹靈正好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反而加速癒合。

另一方面,也有醫師認為,應先清除幽門桿菌再服藥。但如果每月只服用2~3次非類固醇類止痛藥,很少會造成嚴重的胃部傷害。一般建議,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時,可先吃點東西,或是與食物一起服用,如餅乾、牛奶等墊底,便可以減少藥物對胃的刺激。

有些醫師會選擇新一代的COX2止痛劑(如商品名稱Celebrex、Vioxxx),對胃副作用較小。此外,姜紹青藥師提醒,如有氣喘、鼻息肉的人,也不宜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容易加重過敏反應。

研究顯示,4~20%的人服藥後會產生氣管收縮,甚至死亡。因此如果你是上述患者,不要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此外,新研究發現,大腸激燥症患者,應避免服用任何含阿斯匹靈類的止痛藥,因為這些藥物會對腸胃造成副作用,甚至加重病情。

安全使用止痛藥

如果必須要使用止痛藥物,到底該怎麼使用,才可以減少身體的傷害?

■必要時才使用止痛藥,且使用時間要短。

「止痛藥不得已才用」林杰樑說。一般腎臟科醫師,不會開超過三天的止痛藥,且疼痛停止,藥物也立刻停止。但手術後病人不在此限。即使長期與疼痛為伍的關節炎病人,「只要不痛,儘量不要吃止痛藥,」盡責的骨科醫師和風濕免疫科醫師,都會如此殷殷地提醒患者。李修身醫師認為,關節炎用藥是有階段性的,急性期用消炎止痛藥,可以讓患者好過一點,之後就得靠患者自己做運動、復建、休息等,改善疼痛的狀況。

■多喝水,多排尿

服用止痛藥期間一定要多喝水,至少,一天要喝超過2000~3000cc的水,才能將藥物毒素代謝出體外。林杰樑醫師認為這還不夠:「至少一天要上7~10次廁所排尿。」

他指出有些人容易流汗或脫水,尤其是小朋友發燒時會嘔吐腹瀉,尿液變少,藥物沒法代謝出去,因此必須攝取更多水份。

有國外研究顯示,亞熱帶地區吃止痛藥傷害較嚴重,可能是因為氣候熱,流汗多、排尿少,以致藥物毒素排出不足。

■不要混用止痛藥

除非醫師指示,否則最好不要混用兩種以上的止痛藥物。止痛藥物混用容易加強藥物副作用,增加肝腎中毒性。比如,含阿斯匹靈和普拿疼兩種以上的複方感冒藥或止痛藥,林杰樑認為「應盡量避免服用」,最好使用單一成分的藥物比較安全。尤其不要同時服用兩種單一藥物(比如吞一顆普拿疼、再加一顆阿斯匹靈),會增加肝腎毒性。兩種藥物要最好間隔4~6小時以上再服用,避免交互作用。

■了解止痛藥的極限

止痛藥不能治所有的痛。一般只對皮膚表層及臟器組織的傷害,並經由神經傳導的痛有效。像是頭痛、牙痛、月經痛等。如果是胃痛、悶痛或是三叉神經痛,是一般止痛藥無法緩解的。

姜紹青認為,醫師應該更仔細評估患者的疼痛,找出最適用的藥。比方病人說麻痛、針扎痛時,可能是神經病變所引起的,一般的止痛藥是無法達到效果的。

靜聽疼痛的聲音

然而,疼痛是身體發出適應不良的警訊,需要正視及處理。因此,當疼痛警鈴響起,靜下來,看看自己的身體、生活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而不是只仰賴藥物去逃避問題,或忽略進一步探究病因。有時只是生活習慣的改變、休息、運動,甚至減肥,疼痛都會獲得改善。醫生作家莊裕安就自述,他從觀看電影中,找到情緒及壓力的出口,忘記疼痛,「愛電影不愛普拿疼」。只有找出疼痛的真正原因,你才可以發現屬於你自己的「普拿疼」。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