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65歲以上長期補維生素D 失智死亡風險恐增2倍
2022/08/31 16:30
已發佈1011篇主題
2022-08-29 11:52 聯合報/ 記者 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補鈣也要補D、缺D會增加失智風險」觀念深植人心,許多人都額外補充維生素D,但其中因果關係尚未充分經過科學驗證。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發現,缺D不是造成失智的原因,而是失智的結果;年長者長期補充高劑量維生素D可能反而增加失智風險1.8倍,失智長者長期補充高劑量維生素D可能增加死亡風險2.17倍。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副所長莊志立與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運用健保資料,分析沒失智的65歲以上長者,服用處方活性維生素D3(calcitriol)達每年146天以上,日後失智風險是未服用者的1.8倍;如果失智症患者每年補充146天以上,死亡風險是未服用者的2.17倍,成果已於2021及2022年發表於老化醫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Aging Cell》。
莊志立表示,小鼠研究證實,維生素D並沒有在失智過程中扮演保護的角色,反而參與了「不好的事情(神經病變)」。他強調,並不是說維生素D不好,而是要希望能夠提醒社會大眾反思,適當時機用才有好結果,如果大量用可能反而有反效果。
研究團隊發現,在維生素D充足的飼養條件下,阿茲海默症小鼠血液中維生素D的量明顯較野生型小鼠低下。然而,阿茲海默症小鼠大腦和透過美國「腦庫」取得之阿茲海默症病人大腦中,維生素D受體蛋白量竟然「不減反增」,且表現位置與大腦造成神經病變的類澱粉老年斑重疊。
莊志立表示,在缺乏維生素D的情況下,維生素D受體蛋白竟然可以增加表現量,這顯示維生素D在細胞內原有的作用機制,在阿茲海默症病程中已經改變了,「阿茲海默症才是造成維生素D低下的原因,不是缺乏維生素D的結果。」
莊志立進一步研究發現,在正常大腦中,維生素D受體蛋白會進入細胞核,進行神經保護的基因轉錄工作,但在阿茲海默症小鼠大腦中,維生素D受體蛋白卻在細胞質中與「腫瘤抑制蛋白p53」結合,兩者,促進神經細胞凋亡。
其實p53是可以抑制腫瘤的好蛋白,該如何控制維生素D受體蛋白不要和p53「一起走歹路」呢?莊志立表示,維生素D在大腦中同時有好路和歹路可走,但走歹路的比例可能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年增加,若抑制p53可減輕大腦的病徵。但若阿茲海默症小鼠持續補充維生素D,會加劇大腦病變和智能退化。
除了小鼠研究結果顛覆既有觀念,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分析2000至2010年1萬4648名65歲以上未失智年長者及948名已失智年長者的健保資料,結果也令人震驚。
研究發現,每年服用活性維生素D3(calcitriol)超過146天者(假設每天一顆,每顆劑量0.25微克,等於10國際單位),其日後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是未服用者的1.8倍。若失智症患者每年服用超過146天,死亡風險是未服用者的2.17倍。
許志成表示,按照健保規定,可以處方服用維生素D3的年長者有三種情況,包括「甲狀腺功能低下而照成骨質密度改變者」、「透析病人(透析導致荷爾蒙改變也會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有骨質疏鬆且曾經發生骨折者」,由於第一種人數太少,因此這次分析只納入後面兩種。
「需注意上述研究只是發現相關性,不能說證明因果關係。」許志成表示,根據已發表於優良國際期刊的隨機分派研究,沒有看到補充維生素D的害處,但也未證實補充維生素D可預防失智。
許志成建議長者和失智患者,不要為了防止失智大量長期補充維生素D,若有其他疾病需要補充,又擔心增加失智風險,建議與主治醫師討論,以權衡利弊得失。
如果是小孩或有失智症家族史的年輕人,可以長期補充維生素D嗎?許志成表示,兒童大腦還在發育,與年長者不同,目前也有比較多的實證支持兒童攝取足夠適量的維生素D和鈣質可預防佝僂症、維持正常生長發育。至於有失智症家族史的年輕人,長期補充維生素是否有害,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許志成提醒,要取得維生素D3補充劑很容易,不是只有健保處方,是到處買得到。民眾如果想要自購服用,應注意攝取劑量,也最好先跟醫師討論,也可考慮透過飲食、運動、日曬等自然方式,都能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也比較不會衍生高劑量的問題。
來源:
https:/ / udn. com/ news/ story/ 7……dn- 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