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關於
會員登入
language
menu
剪報欄 » 醫學迷思 ─ 醫療的真相通常和你直觀的想法不一樣
剪貼人
主題&內容
破除名醫迷思
pine pine站長
2008/12/14 01:40
已發佈1011篇主題
◎文/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生病是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的事,因而每個人也逃不了看醫師的命運。如何讓這種無法避免的事得到最好的結果,並迅速恢復健康,是每個人所期待的。

在很多方面來說,今日的台灣社會已經是一個進步的社會。譬如在食、衣、住、行等方面的水準,在過去四、五十年間已有顯著的進步。現今在台灣,只要是錢買得到的物質需求,一點也不落後任何先進國家。但是在其他方面,例如健康與醫療,雖然全民健保的實施使得台灣社會達到了人人有保的目標,但是,我們卻不得不質疑,人人都買到了健康嗎?台灣的民眾雖然就醫很方便,愛去診所或醫學中心也隨個人選擇,但是,看病時卻要不斷地來回奔波,還要花很多時間在排隊、等候,結果卻常不令人感到滿意。病人經常一家一家地換醫院,以尋求更高明的醫師。因此,如何選對好醫師就成為全民一個亟欲解決的疑惑。

我在國內從事醫療工作已近二十年,相較於我之前二十五年在美國行醫的經驗,我必須說,一般而言,國人的醫療常識相對的缺乏。最主要是因為國內三分鐘門診的特殊醫療型態,以及國內絕大多數醫師不把教育病人當作職責一部分的錯誤態度。在美國,民眾的醫療常識是從其成長過程的就醫經驗中逐漸累積起來的;另一方面,美國主流媒體在醫療報導方面,態度極為嚴謹,其報導可信度極高,民眾能從中獲得正確的醫療資訊。所以,他們對於醫療品質的認知也比較正確。然而,根據我在國內多年的觀察,我必須指出國內的醫療報導至少有一半是渲染、誇大的自我宣傳。不但沒有達到教育民眾的目的,反而嚴重地誤導民眾。

如果有人問我如何選擇好的醫師的話,我會很直接地告訴他,我會對媒體捧出來的名醫以及一診看上百人、沒有好好做身體檢查、仔細了解病史就下診斷,或不花時間用心與病人溝通的醫師避而遠之

張之申醫師曾在台灣與美國有多年執業的經驗,熟悉太平洋兩岸的醫療與病人的不同特性。基於對一般大眾健康的關心,出版了《一定要看名醫嗎》這書,用許多實際的例子,為民眾解開諸多的迷思。並且提醒民眾在就醫過程中,病醫雙向溝通的重要性。最後,她也傳授給民眾「良醫」的條件與特質。讓民眾有具體的依據,去尋求值得信賴的醫師。為什麼她要為大家寫這麼一本書呢?因為只有找對好醫師才能保住健康和生命呀!

來源:http://newbooks. lib. ntu. edu. tw/ ? p=6486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