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關於
menu
剪報欄 » 疾病&防治 ─ 認識疾病,預防重於治療
剪貼人
主題&內容
生活保健 胸悶喘鳴 過敏性氣喘
kurenyen 鳳梨助理
2005/12/24 02:42
已發佈14篇主題
【中時電子報 】

廖麗君(宏恩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過敏性氣喘以中醫觀念而言,屬脾、肺、腎三臟腑處於虛弱狀態所致,並由體內「痰飲內停,外感邪氣」而成疾病,「急者治其標,緩者治其本」是醫治本病的主要原則,根據病因和症狀分八型來辨證論治:

風寒閉肺氣喘:臨床表現有喘急胸悶,伴有咳嗽,咯痰清稀色白,初起多兼見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脈象浮緊;宜用射干麻黃湯治療。

風熱犯肺氣喘:表現為喘急煩悶,伴有咳嗽,咯痰黃稠;或見發熟,汗出惡風,口渴,胸痛。舌苔薄白或薄黃,脈象浮數;宜用定喘湯治療。

表寒裏熱氣喘:常表現為喘急胸悶,發熱惡寒,頭身疼痛,又見心煩口渴,痰稠不爽,舌苔黃白相兼,脈象浮數;宜用定喘湯治療。

痰濁阻肺氣喘:證見喘促氣粗,痰聲漉漉,伴有咳嗽痰稠,咯痰不爽,胸中窒閟,或見惡心納呆,舌苔白膩,脈滑;宜用三子養親湯治療。

肺氣陰兩虛氣喘:喘促氣短,動則氣喘加重,語聲低弱,自汗惡風,容易感冒,口乾面紅,舌質淡紅,脈弱;宜用玉屏風散治療。

腎不納氣氣喘:表現有喘促日久,氣息短促,呼多吸少,動則尤甚,伴有腰膝痠軟,面青肢冷,舌質淡,脈沉細;宜用七味都氣丸治療。

腎虛痰阻氣喘:表現為喘咳短氣,呼多吸少,痰多胸悶,伴有腰痠肢冷,小便頻數,舌苔白膩,脈沉細或濡滑無力;宜用蘇子降氣湯治療。

陽虛水泛氣喘:證見喘咳氣急,不能平臥,伴有心悸畏寒,腰痠肢冷,尿少水腫,舌質胖淡,苔白滑、脈象沉細;宜用真武湯治療。

日常生活 注意事項

有過敏性氣喘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適度運動並注意生活起居,對於容易誘發過敏的海鮮、牛奶、蛋、西瓜、草莓等,應盡量減少或不吃,且不食生冷的食物,可多吃機能性乳酸菌製品;注意氣候及溫度變化,做好禦寒保暖,預防感冒的發生。

也可用中藥敷貼穴位防治氣喘的療法,或穴道按摩靈台、身柱、豐隆穴、合谷穴或用艾草灸足三里穴、五柱穴能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

急性期可用針灸療法於可藉由刺激交感神經,擴張支氣管來改善或服用西藥,於緩解期,針灸配合中藥內服可改善氣喘過敏體質。

來源:http://tw. news. yahoo. com/ 051224/ 19/ 2oprx. html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