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關於
menu
剪報欄 » 病從口入 ─ 已公開的資訊往往只是冰山一角…
剪貼人
主題&內容
蔬果農藥殘留 農委會遭糾正
pine 鳳梨站長
2012/02/14 14:27
已發佈508篇主題
中央社 – 2012年2月8日 下午1:30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8日電)監委程仁宏、楊美鈴調查發現,農委會的田間農藥殘留監測機制未能及時反映農藥檢驗結果,使得不合格蔬果流入市面,被民眾吃下肚,監察院今天通過糾正農委會。

程仁宏指出,農委會訂定農藥殘留抽驗辦法,在農作物採收前適當時期派員至田間抽取樣品,再委任或委託機構檢驗農藥殘留,並依檢驗結果進行追蹤管理或行政處分,當農藥殘留量超過安全容許量時,依法應要求生產者不得採收農作物。

不過,程仁宏、楊美鈴調查發現,農藥檢驗出爐前,超過8成的蔬果已收成完畢,農委會的田間農藥殘留監測機制未能及時反映檢驗結果,農藥檢驗不合格的蔬果仍能流入市面,被民眾食用。程仁宏指出,新內閣既然要做「安心內閣」,相關單位應了解消費者心聲,重視吃的安全。

程仁宏指出,各縣市政府對於蔬果農藥殘留不合格的業者,未能依法處理,農委會沒能確實督導各縣市政府,落實執行農藥管理法暨農藥殘留抽驗辦法相關規定,有違失。

程仁宏表示,農委會對各年度吉園圃蔬果產銷班及養成班的抽檢比率高達6成以上,甚至接近8成,而對一般農民的抽檢比率則僅為3成。

他說,農業產銷班成員數約為一般農民人數的1/4,而通過吉園圃標章審查的蔬果產銷班,約僅占全國蔬果產銷班的4成,農委會對於吉園圃蔬果產銷班、養成班與一般農民的抽檢比率過於懸殊,不符合蔬果實際生產來源的比率,也沒能反映民眾飲食風險。

程仁宏及楊美鈴要求農委會,確實輔導管理農民按規定使用農藥,並對違規者從嚴處理。監委們也說,「後市場監測」是蔬果農藥殘留管理的第二道防線,衛生署應強化蔬果農藥殘留後市場監測機制,增加抽檢件數,保障民眾食的安全。

程仁宏說,目前容許量標準所定農藥計336種,但農委會及衛生署目前僅能檢驗其中的202種農藥,呼籲農委會及衛生署加強研究發展農藥殘留分析方法,擴大可檢測藥劑範圍。

另外,他也說,國內市售農產品農藥殘留檢驗作業,至少約需15個工作天,但輸入食品農藥殘留檢驗作業是委託民間檢驗單位執行,檢測報告卻只需3個工作天,兩者相距甚大,衛生署應研議縮短市售農產品農藥殘留檢驗及發布檢測結果所需時程的方法,以符時效。

http:/ / tw. news. yahoo. com/ % E8……3% BE% E6% AD% A3- 053014042. html;_ylt=Ao64gubWEw05g5eyTCspnrzgBdF_;_ylu=X3oDMTFvM3N0cGdhBG1pdANJbmZpbml0ZSBCcm93c2UgVFcEcG9zAzIEc2VjA01lZGlhSW5maW5pdGVCcm93c2VMaXN0;_ylg=X3oDMTNoajByZmdoBGludGwDdHcEbGFuZwN6aC1oYW50LXR3BHBzdGFpZAMwNjA2MzM5MC01YTMzLTNlNmYtOTliNi01YjMwZTllZGIwZTEEcHN0Y2F0A.WBpeW6t3zphqvnmYLnlr7nl4UEcHQDc3RvcnlwYWdlBHRlc3QD;_ylv=3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