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关于
menu
剪报栏 » 危险药补 ─ 人体的营养素以适中为要,乱补太过必成身体的负担
剪贴人
主题&内容
研究:维他命药丸不但无法延年益寿 甚至可能有害
pine 凤梨站长
2016/12/16 01:24
已发布508篇主题
镜传媒 | 镜周刊 – 2016年12月15日

1992年,《时代杂志》刊登了一篇封面故事〈维他命的实际力量〉。这篇文章主要根据美国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的信念,他狂热鼓吹维他命的神奇效用,文中也把维他命捧上了天,号称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白内障甚至癌症。

“更引人兴味的是,维他命或许可以延缓老化,”文中指出。 1901年出生的鲍林,从65岁那年起,每天早晨在自己的柳橙汁中加入高剂量的维他命C。他在1970年出版的畅销书《如何活得更久,感觉更好》(How to Live Longer and Feel Better)中,主张维他命C可以治疗寻常感冒和流感;1980年代,爱滋病在美国肆虐时,鲍林还宣称维他命C对这昔日的绝症也有疗效。

生化界巨人狂热鼓吹维他命

他个人每天消耗18克的维他命C,是建议摄取量的50倍。他自行开发出“正确分子”疗法,指的便是高剂量的维他命。他相信,这可以延年益寿。
鲍林固然是生化学界的巨人,对20世纪化学发展做出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但他对维他命的执著,据专门破解医疗迷思的国际公益组织Quackwatch表示,却完全不值得赞扬。“没有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医疗或营养科学家认同这些观点,”Quackwatch表示。

谁是莱纳斯.鲍林?

“鲍林是20是世纪科学界的巨人,他的研究为现代化学奠立了基础,”伦敦大学学院的生化学家蓝恩(Nick Lane)在书中写道。鲍林30岁就已融合化学和量子力学,提出“价键理论”与“电负性”等创新概念;20年后,他对于蛋白质结构的研究,协助华生(James Watson)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在1953年破解DNA的双螺旋结构;隔年,鲍林则因有关化学键(chemical bond)的研究,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1962年,鲍林再因为极力呼吁停止核试爆,宣扬反战理念,而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是史上唯一在两个不同领域单独获奖的得主。
《时代杂志》刊出上述文章后,综合维他命和其他营养补充品销售一飞冲天,鲍林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然而,他的学术声誉却直线下坠,因为这些年来,包括维他命C和其他营养补充剂,在科学研究中几乎找不到有益人体健康的佐证。

BBC报导,事实上,鲍林加进柳橙汁的每一瓢补充剂,对他的身体可能是伤害大于帮助,他的狂热信念不但证明是错的,甚至可能具有危险性。

鲍林的理论基础在于,维他命C是一种抗氧化剂。抗氧化剂被认为可以中和一种叫“自由基”的高度活泼分子。1954年,纽约罗彻斯特大学的Rebeca Gerschman首先指出自由基可能具有危险;1956年,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哈曼(Denham Harman)再进一步延伸,声称自由基可能导致疾病以及老化。

整个20世纪间,科学家以此概念为基础,开发更多理论,很快便被学界广泛接受。除了维生素C,一般人熟知的抗氧化维生素还包括维他命E、β-胡萝卜素和叶酸。

实验方法不同,结果却如出一辙:再多的抗氧化剂也无法阻止老化,更不能中止疾病来袭。

一旦自由基和老化与疾病画上等号后,立即被视为必须自人体清除的大敌。“希望这个理论能导致成效良好的实验,朝着延长人类寿命的目标前进,”哈曼在1972年间写道。

之后数十年,他所期望的实验试了又试,却几乎毫无成果。

1970和1980年代,研究人员在许多白老鼠的饮食中加入各种抗氧化补充品,甚至直接注射到血管中。方法不同,结果却如出一辙:再多的抗氧化剂也无法阻止老化,更不能中止疾病来袭。

“这些实验从未能证实抗氧化剂可以延年益寿,”西班牙国立心血管研究中心的安立奎(Antonio Enriquez)说。

抗氧化剂对老鼠无效,人类呢?科学家当然不能把人类受试者像白老鼠这样关在实验室里,一方面控制可能影响结果的所有外在因素,同时一辈子监测这群人的健康状况。但科学家可以做的,是进行长期的临床实验。

前提相当简单,首先,找一群年纪、位置和生活型态雷同的人;其次,把他们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半给予抗氧化剂,另一半则给予安慰剂;第三点,为了避免偏见,谁也不知道谁拿到什么,连提供药丸的人也被蒙在鼓里。
从1970年代起,这类遵循药学研究黄金标准的实验不胜枚举,结果,证实不但无助于延年益寿,甚至提高了罹癌的风险。

受试的超过一千名重度瘾君子,接连四年服用β-胡萝卜素和维他命A后,罹患肺炎的机率提高了28%,死亡的机率也增加了17%。

例如,1994年一项实验追踪年纪介于50-60岁的29133名芬兰人,他们全都吸菸,但仅有一部份人给予β-胡萝卜素,结果,这群摄取β-胡萝卜素的人当中罹患肺炎的机率增加了16%。

美国一项实验也发现类似结果,一群停经后妇女连续十年服用维他命B群中的叶酸,结果,她们罹患乳癌的机率比没有摄取的妇女高出20%。

还有更糟的。一项1996年发表的研究甚至必须提早两年喊停,因为受试的超过一千名重度瘾君子,接连四年服用β-胡萝卜素和维他命A后,罹患肺炎的机率提高了28%,死亡的机率也增加了17%。

人工合成维他命 弊多于利

研究报告的作者当时写道:“目前的发现提供了不该摄取β-胡萝卜素,以及β-胡萝卜素加维他命A的充分理由。”

当然,也有研究显示,在缺乏健康饮食的情况下,摄取营养补充剂确实有好处,但一般而言,似乎都是弊多于利。

根据2012年一份检视了27个评估抗氧化剂临床实验的报告,当中只有七个实验显示抗氧化补充剂具有某些益处,例如降低冠状动脉心脏病和胰脏癌的风险,其余17个实验轻则毫无益处,重则增加了肺癌和如癌的机率。

“把抗氧化剂当成万灵丹的想法完全是多此一举,”西班牙国立心血管研究中心的安立奎说。

鲍林1993年罹患前列腺癌,隔年病逝,他曾说他这些年来摄取的维他命C延缓了前列腺癌发病20年,但这个说法完全没有经过验证。

至死,鲍林一直笃信维他命C的神奇功效。许多研究却都指向过多的抗氧化剂和罹癌的关联性,例如,2007年美国癌症学会发表的研究显示,服用综合维他命的男性死于前列腺癌的机率是没有服用男性的两倍。

抗氧化剂有其黑暗面,自由基也绝非十恶不赦。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自由基对人体健康不可或缺。例如,在人体细胞成长、分裂时,需要自由基来加以调节,如果没有自由基,细胞将持续成长,并不受控制地分裂,有一个字眼可以形容这个过程:癌症。

面对外来细菌或病毒感染,要启动免疫系统,杀死病菌,也要靠自由基。因此,用抗氧化剂消除所有自由基,不是个好主意。

最佳饮食建议 一日五蔬果

维生素C对健康生活型态关系重大,这点没有人会否认,但如果可以选择健康的饮食,食用人工合成的营养补充剂恐怕不是延年益寿的解答。“只有在真的缺乏某种特定抗氧化剂时,给予抗氧化剂才有其道理,”墨西哥市国历理工学院的Cleva Villanueva表示。“最好的选择是从食物中得到抗氧化剂,因为会包含可以互相作用的多种抗氧化剂。”

伦敦大学学院的生化学家蓝恩也说,“富含蔬菜水果的饮食显然对我们有益。”这些益处经常被归功于抗氧化剂,但这类饮食的好处,也可能来自于促氧化剂(pro-oxidant)和其他化合物的均衡作用,这些化合物扮演的角色,科学界至今未能破解。

在解开自由基与抗氧化剂之间复杂的生化作用数十年后,以及经历了上万名自愿者,许许多多的临床实验后,21世纪科学所能提供的最佳饮食建议,恐怕还是那句老话:“一日五蔬果”。

参考资料:BBC、Quackwatch

来源:https:/ / tw. news. yahoo. com/ % E……C% 89% E5% AE% B3- 062000946. html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