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关于
menu
剪报栏 » 医学迷思 ─ 医疗的真相通常和你直观的想法不一样
剪贴人
主题&内容
诊所医师真心告白:感冒药有效是因为掺了…
pine 凤梨站长
2019/12/06 04:12
已发布508篇主题
2016-12-01 元气网 柿子文化
文/摘自柿子文化《咳嗽警报》,作者罗仕宽

症状疗法的无奈 要命的开药及求诊心态

今天我要勇敢讲述一段痛苦的临床经验,这样大家就会知道医生为什么怕治感冒了。这可说是历史的共业,而身为医生的我其实很难启口。

开药背后的辛酸

医院与诊所面对的病人有着天壤之别,医院病人多是需要住院、手术与固定回诊的人,诊所则以急性感染、感冒病人居多。说来汗颜,我在医学中心六年来,看尽各种绝症、罕见疾病与危急重症,就是没学会如何看感冒,因为医学中心内,没人重视、也没人懂感冒,大家只知道症状治疗,若没效或碰上难缠的病情,就先住院再说,所有检查做上一轮,严重者就静脉注射抗生素或类固醇,大多能拖过急性发病期,看似安然出院,其实问题可能没有完全解决。

开业初期,我问遍所有前辈,想了解到底该怎么治疗感冒,却只被告知某种抗生素、镇咳药很有效;真的不行就加用几天类固醇,如果还是没效,主动转诊至大医院就对了。

当时的我当然不敢随便用类固醇,但那么多病人抱怨吃药好多天都不见效,又能怎么办呢?于是,我终究只能开始在几位病人的药包中加入一颗二线(甚至三线)抗生素或类固醇(依健保药品给付规定及医师临床经验,抗生素简单分为三线,第一线的安全性最高,没有效时才改用第二线,第三线的使用限制最严格)。结果是病人大大赞赏药效有够好,我却心虚得不得了

虽然内心仍旧希望不到必要时候尽量不要用上这些药物,可是我发现自己在对感冒不甚了解以及病人想立即见效的强烈要求下,还是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上这些药,而唯一能稍做补救的,就是尽量减少用量。

当时,某位耳鼻喉科教授发表了一篇文章,赞成感冒初期适当使用类固醇,这样的说法虽然让我稍稍安心了一点,然而在临床上,我却不断看到经常使用类固醇与抗生素的感冒病人一再来诊所报到,成了耳鼻喉科的常客

这对我而言,真的是丢脸至极,让我的良心相当不安,所以说什么也要想办法解决这种状况。我心想,医师用药一定要真正为病人着想,所以刚开业的头几年每天看诊、休息时,想的都是如何正确诊治,让病人恢复健康。

最开始,我能想到的就是给药之余,也开始在处方当中使用保健食品。举例来说,我在成人感冒处方中停用所有的胃药—也就是制酸剂,改加入维生素C、B群、消化酵素和酵母菌锭等等,缺点是药包内的药片多到吓人;给小孩的处方中,则把所有的调剂糖粉换成酵母粉与开胃酵素粉。当然,卫教与生活照护是省不得的,这也使得感冒卫教单的消耗速度快到让诊所小姐来不及印,因此抱怨不已。

然而,你知道吗?光是这些动作,一个月就要多出难以想像的花费!您知道一张处方笺的健保给付只有区区几十元,要在这种情况下不用止痛药、类固醇来治感冒,是多么困难的事啊!我只能按月补贴药钱给药局,否则根本没有药局愿意接我的处方笺,而另一方面,健保给付与药事费却逐年调降—我只能说,台湾的开业医师真的是“好人难当”

然而直到今日,病人面对感冒的态度却几乎都是:

⒜ 感冒了就马上看医生。
⒝ 要求很快就能见效的药。
⒞ 给病人正确的观念,却很少有人愿意做或真正做到。
⒟ 只重视药物治疗,甚至为了迅速见效要求打一针—这样的看诊心态也常常造成医病关系的紧张。

开业医师是第一线的作战士兵,在这样的氛围下,说有多难为就有多难为。病人要的是快速消除症状,还不允许医师达不成要求,结果当然就是感冒药愈开愈强、愈离谱—顾得了今天就好了,明天的事明天再说吧!当这样的习惯成自然,最终结果就是小小的台湾拥有全世界最大、使用率也最高的医院,医院诊所始终病患满满,洗肾率也是全世界最高

你吃的感冒药到底是什么?

感冒药其实只是症状治疗,你可知道,有好多感冒药其实根本不需要吃?

感冒药其实不存在?

这世上其实没有所谓的感冒药,市面上一大堆强力推销的综合感冒胶囊,基本上就是对抗疗法,只是用来缓解症状、减少痛苦,服用的结果就是让明明累得要死应该要休息的身体忘了要休息,于是你可以继续去上班、上课,然而继续消耗身体的后果就是让免疫力进一步降低,增加二次感染的机率。至于医疗体系的做法,大致上也是如此。然而即便如此,多数的感冒依然能痊愈。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上帝赐给我们的身体够耐操,这是人体自我免疫系统带来的自愈,吃药只不过是减少了生病的痛苦指数;就算我们继续狠操身体而不休息,似乎也只会稍微多吃个几天药,感冒依旧可以痊愈……然而,大家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样做所付出的代价,其实是加速生命蜡烛的燃烧。

我虽然经常为此忧心忡忡,但以我个人之力却改变不了太多,因为这的确是最方便、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即使出现二次感染,立即加上抗生素治疗就不用太担心,只是这过程是否真能完美无瑕?那就得看医生的想法、推理与做法是否拿捏得宜了。

感冒药真的有疗效吗?

感冒药究竟是什么东西?无非就是止痛药、退烧药、止鼻涕鼻水药、止打喷嚏药、止咳镇咳药、化痰祛痰药、各种胃肠症状药(便祕、腹胀、腹泻与呕吐)……除此之外,当然就是西医里面最厉害的消炎药了—这里包含了两种西药:一种是抗生素加上抗病毒药,另外一种则是类固醇。

我其实并不反对使用这些药物,重点是什么时候开始吃药?什么时候才需要吃药?这些才是问题的中心。适当的缓解症状以降低感冒的痛苦本是无可厚非,然而,所谓的感冒药虽能抑制、舒缓、解除症状,却不代表感冒已经好了,因体内繁殖的感冒病毒,对人体所造成的生理反应仍持续著

药物本身没有问题,少量使用可以帮助病人度过难关,然而至今开立症状治疗的药物却演变成医病治疗的主方,那就十分可议了—病人急于治疗症状,医师怕风险而不敢不开药,有需求就有一定有供应,这便是恶性循环之下的结果。这样的治疗模式早已深植大部分人的脑海,根本难以改变。

其实,上天让我们感冒时发烧、食欲不振与有倦怠感,就是最好的治疗之一,这可是造物者赐给宇宙万物的自然自愈反应。古今许多名医都提倡要遵守大自然的法则,但我们西医在面对发烧、食欲不振时,却总是轻易投予各种药物,消灭所有症状或勉强病人进食,使得多数病人不但不休息,还勉强工作与上学!这样辜负上苍的美意,只会让病情恶化—尤其是“感冒打一针”的想法,更是罄竹难书!我常因为不愿意开打针的处方而被病人责难,但又能怎样呢?只能苦口婆心的劝诫,能听得进去的病人只能多一个是一个了。

其他国家的感冒治疗

完全的症状控治疗法是有问题的,我相信改变要从医师开始,接着影响病人的观念,从点扩为线,最后全面改变。

早在二十几年前,我就在美加地区观察到,那里的感冒病人似乎从不吃药,就算罹患流行性感冒,也一样先忍三天再说;万一高烧不退忍受不了,开的药也只有一、两种,主要着重在退烧,鲜少使用到抗生素。医师大都还是要求病人在家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大家都是以健康食品保养居多,一般居家自我照顾个一、两星期,绝大多数都可痊愈。

这对当时天天需要开药给病人的我来说,实在是最大的震撼,两相比较之下,能不汗颜吗?

关于《咳嗽警报》

.书名:咳嗽警报
.作者:罗仕宽/著;罗际竹/资料整理
.出版社:柿子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27

他曾在医学中心看尽各种绝症、罕见病与危急重症,就是没有学会如何看感冒?他曾是台大医院、马偕医院的大医师,却在自行开业、站在治疗咳嗽的第一线感到受挫?为了确实解决病人的困扰,罗仕宽医师发愤研究、实验。如今,拥有三十五年耳鼻喉科的丰富临床经验,以及十馀年整合医学的研究,他将这些心得化为浅显易懂的文字,针对大家最容易轻忽的感冒、咳嗽做深入浅出的探讨,从原理、预防、治疗等,一一解惑。

来源:https://health. udn. com/ health/ story/ 5980/ 2139347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