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關於
會員登入
language
menu
剪報欄 » 醫學迷思 ─ 醫療的真相通常和你直觀的想法不一樣
剪貼人
主題&內容
「吊大筒」可退燒、解酒?錯!
pine pine站長
2008/09/26 15:04
已發佈1011篇主題
【2006/07/26 民生報】【記者薛桂文/報導】

國人向來迷信「吊大筒」的神效,舉凡疲勞、發燒、頭暈不適,都習慣接受大量點滴注射,根據健保局統計,光是申報門診給付大型點滴注射一年就有240多萬人次,還有一家診所,幾乎每五個病患上門就有一人就吊點滴;但專家認為,除非必要,多數人其實並不需要打點滴,民眾可能花錢又傷身。

馬偕醫院副院長黃富源表示,國內「吊大筒」的文化由來已久,衛生署過去曾估計,國人一年大概用掉3300萬瓶點滴液,花掉健保11億元,而且這還不包括自費部分;由於有利可圖,他便看過有醫院設置「點滴室」,專門讓病人打點滴用。

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李秉穎說,這種打點滴風氣在基層診所尤其普遍,他有學生到基層開業,就有前輩教他們,點滴要準備紅、黃兩色,以應不同需要;但推測紅色只是高濃度維他命B12、黃色則是維他命B群,成本不高,一瓶卻可收費三、五百元。

健保局的資料也顯示,有些診所申報點滴注射的比率確實偏高;平均而言,一般診所每兩千個病人才有一人注射點滴,但有的診所比率竟超過20%,幾乎每五個病患就有一人打點滴,健保局已注意到此異常狀況,將進行稽查。

健保局表示,事實上,靜脈注射大量點滴,通常只在無法或不宜進食(如腸胃道出血、阻塞)、必須以點滴給藥(如抗生素、化療藥),或因脫水、電解質不平衡、極度低血糖須快速改善,昏迷或休克等需急救的狀況;所以,一般門診理應不需打點滴。

進一步分析,大部分點滴液的成分,不外是生理食鹽水、葡萄糖液、果糖液等,頂多再加些維他命,其營養價值可能比一瓶運動飲料還低;以濃度5%的葡萄糖點滴液為例,一瓶500西西,總共只含25克葡萄糖,根本還不如一碗稀飯。

李秉穎說,很多人覺得,打了點滴後,精神會變好,根本不是點滴液有神奇療效,而只是因為打點滴時被迫休息,自然精神改善;但民眾不明所以,以訛傳訛,許多名人也動輒以補充點滴來顯示自己健康不佳,日久便積非成是。

醫師提醒,有些狀況並不適合打點滴,例如,心肌炎、心肌梗塞病患,打點滴可能增加心臟衰竭惡化的風險;若注射過量,也有可能導致水中毒,或增加腎臟排尿負擔,所以除非必要,否則打點滴還可能無益反害。

對此,開業小兒科醫師石賢彥認為,雖然有醫師的確濫用點滴,但也有的是病人強烈要求、不惜翻臉的情形下,醫師迫於壓力才用藥;換個角度想,點滴對某些人確有心理治療效果,所以,醫師在堅持原則,及讓病人舒服的兩難間,有時並不容易取捨。

打點滴常見的錯誤觀念

★ 疲勞時打點滴可補充體力或營養?

正解:一般點滴液的成分只有水、電解質、葡萄糖、維他命等,除非無法進食,否則靠打點滴補充體力,效率還不如直接攝取食物。打點滴後會覺得有精神,主要是因靜躺休息之故,並非來自點滴的效果。

★ 打點滴有助退燒?

正解:發燒是因人體腦部的體溫調節系統出問題、或有感染等病因,打點滴對此並無任何療效,根本不可能有退燒效果。

★ 酒醉時打點滴可解酒提神?

正解:酒精須經肝臟代謝,才能排出體外,打點滴無助於肝臟的代謝作用,所以無法解酒提神,反而會增加腎臟排尿負擔。

★ 老年人常頭暈不適,打點滴可改善?

正解:頭暈原因很多,應請醫師確實診斷後,對症下藥,點滴液中並無治療頭暈的成分,反可能延誤病情。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