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關於
menu
剪報欄 » 病從口入 ─ 已公開的資訊往往只是冰山一角…
剪貼人
主題&內容
過去鼓勵多喝牛奶,現在卻發現牛奶會致癌,到底牛奶喝是不喝?
pine 鳳梨站長
2007/03/05 00:56
已發佈508篇主題
康健雜誌74期 2005/1/1
作者/林貞岑 攝影/邱瑞金

「你看,我的孩子把牛奶當水喝,才會長得又高又壯。」
每次聽到別人這麼說,個頭嬌小的張媽媽就開始擔心,有過敏體質的兒子會不會因為牛奶喝得少,身高矮人一截。
牛奶營養成分完整豐富,長久以來被視為最價廉物美的營養補充品。
牛奶中的必需胺基酸、鈣質和維生素B群,可以提供人體成長發育及細胞修護生長所需營養。
且對於普遍缺乏鈣質、生活忙碌的國人來說,一天一杯牛奶,便可達到25%的鈣質及維生素D每日需要量,是很便利取得營養素的方法。
然而牛奶真的是喝愈多愈健康嗎?答案恐怕未必如此,愈來愈多的專家學者認為,飲用牛奶,適量就好。
方興未艾的牛奶口水戰

近年有不少研究提出反證,認為牛奶過量有害健康。
尤其2004年11月份刊登在《臨床營養學期刊》的研究發現,攝取過多乳製品會增加婦女罹患卵巢癌機會。
這份研究也在美國當地引發了到底該不該喝牛奶的口水戰。

*爭論一:多喝牛奶會引發癌症
專業看法:引發癌症成因眾多,牛奶致癌機轉迄今不明,均衡攝取各種食物才是最好方式。

這份瑞典的研究針對6萬名38~76歲婦女,連續追蹤13年,結果發現每天飲用4杯以上乳製品的的婦女,罹患漿液性卵巢癌的機會比每日喝2杯的人要多出兩倍。
一天2杯以上的人,罹患卵巢癌機會是較少喝或沒喝乳製品婦女的一倍。
研究者推論,可能是牛奶中的乳糖刺激荷爾蒙生成,引發腫瘤增生。
牛乳與癌症的關聯研究,這並非第一次發表。
已有不少研究發現,大量攝取乳製品可能增加罹患卵巢癌和攝護腺癌風險。
◎2001年哈佛大學11年追蹤報告發現,每天食用超過2.5份乳製品(一份=240cc牛奶),比每天食用少於或等於0.5份乳製品的人,要多上34%罹患攝護腺癌的機會。
◎哈佛大學8萬名護士健康研究發現,經常喝牛奶的人比不常喝牛奶的人,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增加44%;而另一份類似報告則指出,每天攝取一杯低脂牛乳,會增加兩成卵巢癌的機率。
然而總的來說,乳製品為何引發癌症,原因迄今不明,主張繼續喝牛奶的人認為,癌症發生原因很多,並非單純因喝牛奶而起。
且鈣質補充對更年期後骨質大量流失的婦女來說,有立即性的必要,譬如美國癌症協會提醒,婦女不應因噎廢食,並且每日牛乳建議量(1~2杯)是適合的。
但也有專家認為,情況未明之前,最好避免大量飲用牛奶。
正在英國主持50萬人次食物與癌症大型研究計劃的劉凱蒂(Kate Law)博士提到,最好的飲食方式,就是同時也攝取大量新鮮蔬菜水果的均衡飲食。
專長蛋白質研究的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陳俊榮則認為,其實所有食物攝取過量或不足,都有一定風險,只要不把牛奶當成解渴的清涼飲料猛灌,基本上都還算安全。
「現在的問題是喝太多,」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提醒,牛奶熱量也不容小覷,一份脂肪含量8公克的全脂奶,就含有72大卡熱量,一天1杯差別不大,一天飲用兩杯以上,長期下來累積的熱量就很可觀。
至於最讓女性朋友傷透腦筋的骨質疏鬆問題,專家強調,牛奶並非萬靈丹,如果不注重運動,一樣沒辦法留助骨本。

*爭論二:多喝牛奶可以解決骨質疏鬆?
專業看法:運動加上飲食補充,才能留住骨本。

2003年哈佛大學長達18年的護士健康研究發現,多喝牛奶並不會降低骨質疏鬆的骨折發生率。
「牛奶和骨質疏鬆之間沒有密切關連,」陳俊榮肯定地說。
牛奶確實可以補充鈣質,但是攝取太多動物性蛋白,如牛奶、肉類等,反而會加速骨鈣流失。
美國哈佛大學營養學系主任魏勒特(Walter C.Willett)指出,含硫的動物性蛋白進入體內,會讓血液呈現酸性反應,逼使身體從骨銀行中提取鈣質,來平衡酸性血液。
因此,動物性蛋白質攝取愈多,鈣質排出體外的機會相對增加。
魏勒特甚而在《科學人》期刊中批評,美國政府一方面過度推銷乳製品,另一方面過度強調乳製品對骨質健康的重要性。
他分析現代人蛋白質攝取量已經太多,選用乳製品應該有所節制。
「我們不能假定攝取這麼多乳製品是安全的,」魏勒特建議,如果成人遵從良好飲食,一日攝取1份乳製品就足夠。
而且要留住骨本,拚命吃鈣補充是不夠的,還得加上適度運動,才可留住鈣質。
「只有補充鈣質沒有運動,效果不會好,」趙強指出,骨骼是愈動愈強壯,研究發現跑步或是向上跳躍等運用到身體重力的運動,可以讓我們的骨骼更堅固。
此外,有些關於牛奶可以治病的說法,甚至早在多年前已被推翻。

*爭議三:多喝牛奶可以保護胃壁?
專業看法:牛奶可能造成某些人的胃潰瘍惡化。

十多年前,牛奶曾被視為保護胃壁的飲食良方。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質和乳糖,可以形成薄膜保護胃壁。
但有些人喝完牛奶反而胃更痛,後來發現,牛奶中的酪蛋白不易消化,會在胃中凝結成塊,導致胃酸分泌增加,讓潰瘍症狀加劇。
營養師趙強提到,數年前起,醫界已經對治療胃潰瘍患者的溫和飲食中,刪除牛奶這項。如果有人喝完牛奶兩小時後會有不舒服或胃痛的情況發生,並不建議喝牛奶。
至於有些人喝牛奶會脹氣,是因為小腸黏膜細胞沒有足夠酵素,可以去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讓乳糖被腸道菌叢發酵利用,因而產生大量氣體堆積,這也是對牛奶過敏的乳糖不耐症反應之一。
這時可以選擇低乳糖牛乳其他乳製品,如優格或乳酪,因為製作過程中乳糖已被分解,較不容易產生脹氣腹痛等不舒服反應,陳俊榮說。

多喝牛奶讓您健康又美麗 壢新醫院營養科
您是牛奶或奶製品的愛用者嗎?在您喝下牛奶的同時,您是否知道其中所含的營養素有哪些?

奶類主要成分包含水、乳固形物(含乳脂肪、乳糖、蛋白質)等:

一、乳脂肪:佔牛乳中主成分3-6%,乳脂是牛乳的主要成分,是複雜的三酸甘油脂混合物,其他脂質上包括卵磷脂、腦磷脂、固醇等脂質。乳脂肪乳糜化易為人體消化吸收。

二、乳糖:牛奶中主要的糖類為乳糖,乳糖是半乳糖和葡萄糖所組成,其甜度為蔗糖的1/5,它與牛奶中的鹽類結合形成牛乳特殊的風味。

三、蛋白質: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質有酪蛋白(佔78.5%)及乳清蛋白(佔16%),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質為完全蛋白質,可維持身體需要和促進正常生長發育。

四、礦物質:牛奶中含豐富的鈣、磷、鎂、鐵、鉀、鈉、氯、硫等多種礦物質,其中以鈣、磷含量最為豐富。每100公克中含有100毫克的鈣。

五、維生素:牛乳中以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菸鹼酸等含量較豐富,另外於加工過程中會另外添加維生素D。

介紹完牛乳中主要營養成分,相信您可以約略知道喝牛奶的好處了,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目前國人較缺乏營養素有鈣和維生素B2,牛奶中含有這兩種豐富的營養素,正好可以補充個人營養素之缺乏,同時含營養的鈣亦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牛奶的營養價值確實很高 壢新醫院營養科

悶熱炎夏,喝杯沁涼的香醇牛乳,不僅解渴還補充營養,尤其是鈣質攝取,可說是一舉兩得。然而,近年的醫學研究發現,牛奶內含的蛋白質,加上魚、肉、蛋、五穀類的蛋白質含量,反而加速鈣自體內流失,沒有絕對的骨本保證。

營養師謝宜芳指出,與一般食物相較,牛奶的營養價值確實很高,它含有人體所需的六大類營養素,除了鐵質、維生素C含量較少外,其餘營養素樣樣不缺,尤其豐富質優的蛋白質、鈣質及維生素B2,對發育中的青少年、孕婦、術後病患或肝、腎功能不佳者,還可提供人體所需的氨基酸,進行組織修補、生長,可說是完美的營養食品;對於容易缺乏維生素B12、B2的素食者而言,其所含的均衡維生素,更能滿足所需。

既然牛奶是最佳的蛋白質、鈣質來源,每天一杯牛奶,必然可以讓骨質健康,但是美國流行病學家耗費十二年,追蹤近八萬名中年婦,針對喝牛奶習慣調查,結果發現每天喝兩杯以上的婦女,其骨折機率竟遠高於每週喝牛奶少於一杯的人;而且美國醫學雜誌也曾報導,全世界攝取乳製品愈多的國家,因骨質疏鬆而骨折人數愈多,如英國、美國、瑞典及芬蘭。

事實上,飲食的蛋白質會增加鈣從尿液排出,嚴重影響體內平衡,對鈣的吸收可說是一個危險因子。謝宜芳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質在體內代謝後,會釋出酸液到血液,尤其是蛋白質裡含有硫的胺基酸,此時,體內就從骨骼裡分泌鈣來中和酸液,加上蛋白質會增加腎臟鈣的濾析排泄,導致鈣自尿液中加速排出。

然而,這與牛奶的好壞無關,而是現代人大魚大肉,攝取過多蛋白質所致,所以如果想從牛奶中獲取鈣質與營養素,每天一、二杯牛奶,即已提供十六公克蛋白質和六百毫克的鈣,蛋白質來源已佔一天所需的四分之一左右,其它蛋白質來源,如五穀根莖類或蛋豆魚肉類的份量就需控制。

此外,牛奶的飽和脂肪含量甚高,加上日常飲食可能還會由肉類或其他食物攝取飽和脂肪,造成體內囤積過多的飽和脂肪,除了有肥胖之虞外,亦增加體內膽固醇含量,有引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癌症的危險。

因此,謝宜芳鼓勵,幼兒喝全脂牛奶,其他國小學童能學習喝低脂牛奶,而成年人則有喝低脂或脫脂牛奶的迫切性,並且建議成人每天至少一杯二百四十西西的牛奶,學齡兒童每天喝二杯,青少年、孕婦與哺乳婦女則一天至少二杯為宜。

來源:http:/ / hk. knowledge. yahoo. co……/ ? qid=7006100400547& others=1
expand_less